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校申报 > 4.14.2学校专业设置论证说明

4.14.2学校专业设置论证说明

2018年03月02日 16:49:46 访问量:182

开设计算机应用论证说明

计算机技术的问世,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场深入的产业革命。仅仅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是“无处不在处处在”了。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卓越作用。

一、    社会需求分析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同时国内好多企业面对国际竞争,技术升级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迅速,因此,要求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上。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中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考核办法,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过教学中的大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流水线式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步形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提高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需要。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综上所述,我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它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我校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正积极实行专业设置改革,带动专业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l、专业设置思路与方向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用人单位在考察一个人时,都非常重视其学历背后的综合素质。“我们需要的人员:需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始终能跟得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能够不断发展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我们在对用人单位调查时经常听到的话。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也同样都非常关注个人素质的培养。学生毕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培育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经过这几年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各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我们要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不仅可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提高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竞争力。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往往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岗位业务重点要求不同。另外,就是同一热门专业会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同一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拥挤和竞争程度,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做到: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开设本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1)、教学设施:我校设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装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对实验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另外,我校还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2)、师资力量:我校关于计算机专业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全部具备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拔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3)、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职业教育的一些办学经验。这几年,我们采用“知识够用、技术过硬、证书多样”模式,狠抓职业教育特色,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做好教学文件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这为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开设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设机电技术应用论证说明

一、专业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愈来愈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向非农转移,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为了顺利的承接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国家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摆到了整个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培养大批学有所长的技能型人才。

山西省为国家能源重点开发基地,省内有众多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专业技能人才每年缺口达万人以上。

我们的企业从全局看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仍然存在相当的差距,其原因,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二是缺乏大量真正经过系统的机电技术学习培训的专业的技术工人。专业人才的匮乏,不仅制约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对内地、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都造成诸多困扰。据专家预测,21世纪我国机械电子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而从现实情况调查来看,机械电子加工业目前缺额最大的不是从事规模设计、产品研发的高端人才,也不是从事经营和行政管理的中级技术人才,而是占岗位需求量90%左右的只需中专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即蓝领工人。

综上所述,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大批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机修工、制图员、数控操作员的任务势在必行。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1、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专业的技术工人。

机电行业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龙头,其产品门类多,涉及的领域广,使用的技术复杂而先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机电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很长,需要吸纳大量的技术工人。我国机电行业这几年通过持续不断的体制创新,引进和消化新技术、新装备,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在诸多技术领域和生产环节衍生出一系列亟待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新工种、新岗位,这就为中职学校创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企业急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带来了难得的空间和机遇。

2、山西省机电技术人才紧缺

调查发现,山西省的机械生产厂、机电产品零售商和各种各样的机电产品维修站、服务部,大大小小数百家,这些企业中有近40%的生产性、服务性企业经营不景气。究其原因,一是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准确,二是设备和技术落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三是普遍缺乏真正内行的技术人员。调查中,业内人士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现有的工人文化素质低,新技术、新设备,看不懂、学不会,不敢用、不会用,出了技术故障很少有人能解决。这样不仅造成了资金投入的巨大浪费,而且迟滞了企业的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他们热切盼望本地中职学校能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大批适销对路的机电技术人才,逐步充实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实现新老工人的岗位置换。

三、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1、硬件设备基本符合办学要求

近几年,根据机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我校在逐年建设、充实和完善机电技术应用的设备。在连续多年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先后组建了现拥有设备情况如下: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网络版20个接点;普通车床10台,普通铣床1台,生产型数控车床2台,线切割1台,钳工实训工位48个,机械原理实验室1个、电焊实训间3个

2、师资队伍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本专业现有学生54人,专职3人,其中本科生3人,占100%,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67以上。

3、就业情况良好。

我们通过对社会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相关行业的深入调查,了解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下四种:一是进入各型机电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二是受雇于个体机电维修部;三是自己独立开业从事于机电产品的加工与服务工作;四是从事机电技术应用相关行业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进入高职深造。

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机电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操作、维修人员。

(2) 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具有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毕业生应在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人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有一个能适应以后工作的强健体魄。

(3)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要的文化理论知识。

2.具有读图和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3.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5.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电气、液压、数字控制等基本知识。

6.具有计算机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3.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图、使用CAD软件的能力

5.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进行生产的科学态度

6.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普通车床操作技能

7.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8.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9.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1.德育

(1) 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职业首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基础课

(1)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物理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学、电学、振动和波、热学和光学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一般计算和应用、分析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5)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演示文献处理软件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就业指导

本课程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学生毕业前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就业指导机构和国家有关就业法律法规,认清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形势,调适择业心理,掌握求职技巧、提高笔试和面试水平,更好地指导自身就业,同时可以达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专业课

(1)机械制图与CAD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投影作图、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的能力,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进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指令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的基本方法,能绘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2)机械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合理选用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为纲,有机融合零件毛坯知识、金属材料与金属热处理知识、简要力分析方法、以及实用强度、刚度计算方法、键连接与圆柱齿轮公差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简单传动装置和机构的能力。

(3)电工与电子技术

本课程由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两部分组成。主要讲授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电路、RC过滤过程、交直流电机、控制电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知识、稳压电路、放大电路、运放电路、振荡电路、可控硅及应用、脉冲与数字电路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直、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正弦交流电、非正弦交流电及RC过滤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交流电机、控制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整流、稳压、放大、运放、振荡、可控硅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初步掌握脉冲与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常用组合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分析方法、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

(4)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程序编制方法,介绍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机械结构及伺服驱动系统、插补原理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通过编程训练及对数控机床的操作,使学生具有数控编程和操作的能力。

(5)可编程控制器

本课程主要讲授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等,重点讲授PLC技术的应用及编程方法。

(6)机电控制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理论、系统接口技术,并对具体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技术。

(7)常用工业电器及控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工业低压电器,常用机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维护常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8)机电设备概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设备的分类、用途、型号、参数、发展概况,使学生初步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结构,了解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对常见故障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9)钳工实习

本课程内容为钳工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钳工常用工量具、刃具的使用;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和加工方法。

(10)机加工实习

本课程实习主要有机床的操作、调整、维修保养、刀具的磨,零件的加工等训练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操作、调整和维修保养车床,会磨常用的车刀,能正确使用量进行测量,根据一般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具有加工一般的轴类、盘类零件及质量分析的能力,了解铣刨等其他机床的操作方法,使学生达到车工职业资格四级的水平。

(11)机械制图与CAD综合训练

通过对典型零件的测绘,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图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掌握机械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和步骤,具有运用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零件草图、简单装配图和典型零件工作图的能力。

(12)电工实习

本课程实习主要有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练习;室内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接线,使学生掌握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工职业资格四级的水平。

(13)电子整机装配实习

本课程实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选择和测试,以及电子元件的装配、调试等,使学生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工职业资格四级的水平。

(14)PLC实习

通过PLC实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掌握PLC技术的应用及编程方法。

(15)数控编程与操作

进行机械零件加工的程序编制、输入、修改、删除训练,操作机床进行加工,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工职业资格四级的水平。

(16)毕业前顶岗实习

毕业前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开设建筑工程施工的论证说明

通过对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市场调查,分析了我校申报该专业的优势,描述了我校制定的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说明了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为该专业的设置和开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及“十二五”会议精神,我校积极探索招生和就业的路子及方向,按照市场规律办学,与时俱进。我校对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和优良的师资力量、实习基地。为此我校向省教育厅申请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一、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市场调查

1、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可以了解到: “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以上,成为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未来50年,中国预计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近十几年来,山西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然而,从全国各省市的城市化水平静态分析,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并且,山西省的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比较严重。所以山西省的城市化道路还很漫长,这也为山西省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2、建筑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我校通过对建筑企业的市场调研和座谈讨论,得到了一些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需求的认识:

人才需求量大。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社会固定投资的60%左右是通过建筑业实现的。庞大的建筑体系需要大量的岗位,这种需求也将解决大量的专业人才就业。“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扩展到逾90个,几乎翻了1倍,在国家与各地区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建筑行业异军突起,成长显著。但在此期间,该行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有相应的措施。

当前阶段,山西省建筑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先进省份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不足,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不能满足建筑业企业发展需求。二是科技含量少,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速度慢,行业装备水平不够高。三是建筑行业的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型、粗放型增长方式,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工比例较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力度不大,信息化水平低,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企业标准管理水平不高。建筑能耗总量大,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影响了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与其他省份建筑企业相比没有竞争优势。

并且,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受经济发展水平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被稀释现象严重。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都更愿意到沿海发达城市找工作,这样也给山西本土建筑行业的人才市场增加了压力。

二、我校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所具备的优势

(一)专业紧贴我市长盛不衰的支柱产业,办学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长盛不衰。建筑专业人才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金字塔”特征,一线操作岗位的专业应用人才占绝大多数。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适合中职教育层次,主要培养建筑工程施工员(助理)、资料员、材料员等一线技术管理与操作人才,需求基数庞大。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加上学校在区域建筑业中良好的办学声誉和专业办学特色,使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办学前景十分广阔。

(二)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力度大,职教特色鲜明。

学校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主动应对十多年来中职学生就业层次不断下降,生源素质急剧下滑的中等职业教育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不遗余力地开展专业整体教学改革。

(三)先进的办学管理模式

我校大力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加大了与社会的对接力度,可使学生较快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学生毕业即就业。毕业以后各项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省教育厅承认的中专学历文凭。并且学生完成三年的中专学习后,可以选择通过对口考试在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就业升学两不误。

(四)雄厚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校拥有一支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组成的教师队伍。 同时我校十分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专职教师的引进、培养、储备。建设了一批专业素质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满足了该专业开设和发展的需要。      

(五)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流的软硬件教学设施

学院总占地面积50余亩,总建筑面积2732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89名,现有在校学生2021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习教学相互渗透的教育教学理念。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校的二期及后期工程建设,让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去体验,加大学生与社会的对接,更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同时学校还为本专业学生配备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计算机房,可满足该专业学生的使用,是一所高规格、多层次、多轨制的综合职业技术学校。

(六)稳就业,强保障

(1)先进的就业模式

我校在重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学院肩负着落实“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产教结合为一体”的示范办学重任,采取多渠道就业模式,学院先后与全国多家实力雄厚的百强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实习就业基地,全面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探索一条全方位、全过程以能力为本的“多证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可靠的、多选择的岗位群支持,保证100%就业。我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后续服务机构,指导、落实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为学生的实习就业保驾护航。

(2)校企合作广泛深入,成效良好

   面向行业的办学培训,使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形成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奠定了坚实的校企合作基础。本专业与五台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五台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员工培训、教师实践、学生实习、人才储备、信息交流、毕业生就业的全面合作。另外,校企共同组建了 “专业建设指导小组”,企业全过程参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改革工作和课程教学实践。

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体系

1、《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到各类建筑公司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员(助理)、资料员、材料员等一线技术管理与操作等工作。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是: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建筑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施工技能,具备绘图、建筑工程测量、材料检验、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的职业应用能力,能在房屋建筑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都是每一个本专业学员所必修的,充分保证了学生们丰富的建筑理论知识。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也是制订本教学计划的核心。教学计划中将理论教学分为三个部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分为五个部分:操作演示、训练、模拟、见习、实习。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的联系。

    根据目前生源的素质、招生和就业的形势,我校针对当前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从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出发,适当拓宽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增加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适当考虑超前性。

    在教学中,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要以够用为限,实用为度。突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对于重点专业理论的课程,要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加强知识的应用教学。还要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认识实习、操作实习、毕业实习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职业敏感,丰富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学生在毕业前,学校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再出面联系工作单位,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敲门砖。

3、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行政管理要为教学提供各种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管理为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在一方面教务处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另一方面学院教研组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形势和变化调整教学计划。

    另外,学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制定政策促进教师再继续教育,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适应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山西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大省将需要大量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已迫在眉睫,而且办学前景广阔。同时,我校地处五台县城旁,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较高,且学校办学实力强、软硬件设备齐全。针对办学标准,我校从基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习实训校内外基地等方面均已具备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办学条件。

开设园林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

、专业调整的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县农村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的、多方面的技术人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特别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想要的专业人才,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我校现开设的专业中,一半是为制造业培养人才,一半是为服务业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基本是向沿海积极发达地区输送,为当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与我校是农村职业学校的地位极不适应。

因此,为增强学校发展的活力,增强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能力,必须要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

、园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改变,城乡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城镇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顺畅的交通,农村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的房屋、丰收的粮食、先进的家电,更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绿色卫生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面貌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只是初级的、低水平的,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城乡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在城乡环境建设需求的驱动下,五台当地已成立了多家园林绿化公司,从事城乡园林绿化和街景布置、村容村貌的整治业务。这些公司业务遍及山西各地,从业人员达400余人。但是,由于起点低,现从业人员基本未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其工作成果明显不如先进地区的园林绿化水平。

五台县苗圃、定襄苗木繁育基地等园林绿化企业负责人多次到我校联系,希望我校开设园林绿化专业,为其定向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并表示在师资、教学实训场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我校经过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认为园林绿化专业的开设,将进一步增强我校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提高为地方发展服务的能力,有必要开设。

、园林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一)教学条件。我校现有教学用房、教学设施、学生食宿及活动场地完全能满足新开设专业的需求。我校在苏子坡学校旧址有一面积约47亩农场,为该专业模拟实操场地。

(二)师资力量。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已完全具备,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各占一半。

(三)实训场地。根据与几家园林公司的商谈,学生实际训练课程既可在校内场地中进行外,又可在园林公司的工地上开展。

(四)生源情况。我校在制定开设园林绿化专业的计划后,分别在园林绿化企业、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县内3所初级中学、我校在校生中开展了调查,人们普遍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几家园林公司表示愿意自行招生后送学校委培。经统计,每年招收100—200名初高中毕业生不成问题。

(五)就业去向。以上已提到,从目前来看,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永久的工作,县内外广阔的市场将形成我校园林绿化专业学生良好的就业环境。

、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园林专业学制为三年,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校将认真开足开齐专业教学规定的各门功课,重视学生实际锻炼,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保证为社会输送一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综上分析,我校开设园林绿化专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并具备开设专业应有的条件。

开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的论证说明

一、          专业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县农村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的、多方面的技术人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特别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想要的专业人才,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我校现开设的专业中,一半是为制造业培养人才,一半是为服务业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基本是向沿海积极发达地区输送,为当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与我校是农村职业学校的地位极不适应。

因此,为增强学校发展的活力,增强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能力,必须要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改变,家畜养殖越来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城镇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顺畅的交通,农村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的房屋、丰收的粮食、先进的家电,更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面貌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只是初级的、低水平的,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家畜养殖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家畜养殖需求的驱动下,五台当地已成立了多家畜禽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业务。这些养殖场业务遍及忻州各地,从业人员达300余人。但是,由于起点低,现从业人员基本未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其工作成果明显不如先进地区的畜禽养殖水平。

五台县畜禽养殖场等畜禽养殖负责人多次到我校联系,希望我校开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为其定向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并表示在师资、教学实训场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我校经过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认为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开设,将进一步增强我校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提高为地方发展服务的能力,有必要开设。

三、     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一)教学条件。我校现有教学用房、教学设施、学生食宿及活动场地完全能满足新开设专业的需求。我校在苏子坡学校旧址有一面积约47亩农场,为该专业模拟实操场地及安家村等家畜养殖场作为实训基地。

(二)师资力量。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已完全具备。

(三)实训场地。根据与几家养殖场的商谈,学生实际训练课程既可在校内场地中进行外,又可在养殖场开展。

(四)生源情况。我校在制定开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计划后,分别在养殖企业、县城乡畜牧管理部门、县内3所初级中学、我校在校生中开展了调查,人们普遍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几家养殖基地表示愿意自行招生后送学校委培。

(五)就业去向。以上已提到,从目前来看,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项长期的、永久的工作,县内外广阔的市场将形成我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学生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学制为三年,学生可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也向社会开展此专业短期培训及送教下乡服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校将认真开足开齐专业教学规定的各门功课,重视学生实际锻炼,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保证为社会输送一批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综上分析,我校开设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并具备开设专业应有的条件

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论证报告

旅游业是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是一项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环境保护四大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一百万人,而各院校每年仅能提供十万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旅游服务人才、特别是能从事旅游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紧缺,这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建设山西、把山西打造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经过科学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我校拟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专业名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1、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市场建设情况和建设山西国际旅游岛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以满足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专业设置突出科学性、发展性原则,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市场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有工校特色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旅游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规范的基础上,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并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该专业在本校已具有的硬软件条件,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三、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重要。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总数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能从事旅游及饭店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十分匮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明显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而山西省旅游教育资源不足,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开发力度不够。因此,强化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是建设山西旅游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基地,它以培养能从事旅游业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高素质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宗旨,这无疑是最及时也是最受欢迎的。

四、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内外部软硬件环境的改善,旅游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迅速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土石山区,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平方公里,辖6镇24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五台县境内的五台山,山峦重叠,地形复杂,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号称“华北屋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以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精美绝伦的古建艺术、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饮誉海内外,位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区及山西省旅游事业的“龙头”,世界文化遗产。

(二)完善的基础条件为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提供专业保障 。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给学生创造现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人岗位角色。学校设有基础实训室(语音、形体、舞蹈及礼仪训练实训室等),主要解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另外,我校建成了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规模大的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构了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在图书资料方面,我校拥有一座阅览、借书、收集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图书室,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要。

(三)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转变了专业人才培养观念。

自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在探索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先后与多家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旅游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保证大量实践技能性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旅游企业一线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从而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舞台,教师深入旅游企业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的要求;能把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技术实践素质。

(四)具备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

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极为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每个学期 都开展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深造,力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注重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订相关激 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实践丰富、踏实进取的师资力量。鼓励和要求教师参加旅游机构、 集团、企业的技术、制度改革和创新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效果好、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个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所以,我校在筹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过程中,己配备了一支学术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能适应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从事旅游及饭店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思辨 能力、外语表达能力,能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 胜任导游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提高的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六、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及就业方向

()专业课程

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口语技巧、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英语、 旅行社管理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与饭店会计等。

(二)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求取得计算机字表处理证书;鼓励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中级餐厅服务员证和中级客房服务员证。

(三)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 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或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

开设文秘专业论证报告

一、专业开设的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科学管理不仅体现在决策层面,更多的是体现在承上启下的准决策层,当今社会呼唤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秘书人才。近几年来,各类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中,文秘类的人才始终位列前十名。

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前来应聘“文秘人员”者不少,但真正符合要求的却不多。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文秘人员中既精通规范的办公室工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写作和办事能力、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同时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人才相当有限。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国内间的商务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与国际接轨更是各行各业商务活动发展的趋势。因此,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写作与办事能力、熟悉办公室工作方法、熟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并且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中级文秘人才,适应市场对文秘人才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1.近几年来我市在招商引资、大力开发高科技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工农业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适应型人才的缺乏。我市的工商企事业单位,各机关、团体等部门每年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很大,全省同样存在对现代化文秘人才的巨大需求。据2002年全国统计数据,该专业缺口20万人,2004年已达50万人,2008年高达80万人,我省每年初中毕业生很多,如果将其中一部分人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此类适用型人才,既能解决就业安置问题,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又能在我市与外市的产业结构、劳动力、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形成区域性的优势互补。

2.五台周边的中小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政机关等持续急需大量的文秘专业人才。随着五台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据统计县境内现有大大小小的中小型企业数千家缺少文秘专业人才。面对如此庞大而颇具潜力的市场,中小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仍将大幅度增加,这就必然需要不断吸纳大量具有相应资质的文秘专业人才,这就为我校立足本地办好文秘专业提供了先机。

三、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1.我县本地企业,为我校办好文秘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持续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宣传和推介,这些企业不仅在本地,乃至全都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我校已经积累了开设文秘专业的成功经验。最近两年,我校为拓宽办学模式,先后与多家学校联合办学,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锻炼和就业的平台。

3.硬件设备和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现与多家公司合作,现有设备和设施基本满足教学和实操的需要。
   4.专业师资队伍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我校现有教职工180多人,其中文秘专业专职教师2另外在正常教学活动中我校经常从联办学校聘请专业骨干教师或者从县内公司聘请专业人员来校指导,通过办讲座、教实操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心态和职业技能培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效果共赢的目标。经过这几年的选聘、调动和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基本满足了开设文秘专业的要求。

5、生源充足。
   仅五台县从事文秘职位的人员就有1000人以上,每年要求培训学习文秘专业的人员约200人左右。
   6、就业可靠。
   我校与多家公司建立了密切地合作关系,部分用人单位目前已和我校签定了员工定向培养意向书。通过市场调查,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切实的保障。

四、专业建设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培养目标:文秘专业立足本地,面向全省,突出商务特色,着力强化学生办文、办会、办事的技能,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商务活动的基本运作,熟悉各种现代办公设备使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中小型企业及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对文秘人才的需要。

2.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3)职业素质:掌握文秘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本理论,有较强的办事、办会、办文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处理一般商务函电,熟悉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能够胜任中小企业文秘及其他相关岗位工作。

(4)人文素质:培养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面向中小型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政机关等,从事秘书、文员、办公室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知识结构
   ①秘书工作知识:文书写作、办公室管理、会议组织、档案管理;

②商务活动知识:电子商务、经济与财政金融、社会调查、国际商务;

③商务英语知识:公共英语、秘书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函电、英语口语;

④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知识:公共关系、口才、秘书礼仪;

⑤办公自动化知识:计算机应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⑥文化知识:国内文学,国外文学。

(2) 能力结构:

①秘书职业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商务活动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速记速录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

②秘书职业的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文书处理与写作、办公室事务处理、会议组织与服务等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开设文秘专业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并且我校已具备开办文秘专业的基本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设化学工艺专业论证报告

   根据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对专业建设求改革促发展,我们理解为: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岗位从业能力更加吻合,学校和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合作上更加紧密。  因此,我们就本专业对人才需求壮况展开新一轮的调研,以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化工生产操作运行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以及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确定本专业服务岗位群,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教学结构体系,组合整合专业课程结构,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参加行业有关会议掌握的信息,我们对应用化工技术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势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应用化工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有了一定认识,

    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该行业有炼油厂、橡胶厂、氮肥厂、磷肥厂、制钠厂、精细化工厂、电化厂等大型化工企业,同时各县市还有小氮肥企业,小型化工厂,首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可以继续深造去更好的发展,也可就近去化工厂上班,学生不存在没有就业地方的可能性,同时这些企业由于生产的需要也需要大量的化工工艺人员,化工工艺专业的开设将极大的解决化工企业的后顾之忧,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工艺是一个传统的专业,办学以来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校外,我校与县内省内乃至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打造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升学率,本科达线率年年增长,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学生一直受到社会的好评,被评为省示范专业。为进一步加大专业自身发展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的技术人才,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是必须且必要的。 

我校已经安排了专业老师到相关的大学专业、大型企业进行了理论课程进修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我校有能力办好化工工艺这个专业。

    在学校硬件方面,我校有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同时化工行业又有很多的实习企业,这样我开设化工工艺专业就具有了广阔的实验、实习场所,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学习,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毕业以后就可以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会计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将来加入了WTO以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的高素质的财会专业人才已迫在眉睫,我校经过大量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认为:设置五台县职业中学校会计专业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一)、专业的设置、调整,原则上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事实上依据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建设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情况,积极稳妥地设置、调整专业,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社会发展,学校前进。

(二)、专业设置以学校发展、面向市场为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现代化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内部各项改革、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专业设置的遵照教育部及有关行业制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该专业在本校已经具有的硬件条件,及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须的理论和实践,师资队伍等主要条件。

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甚至呈饱和状态,但有学历,有职称者比重偏低,特别是中高级会计人员比重较小,尤为短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共1300万,从年龄结构上看,25岁以下者占16%45岁以上者占14%,从学历结构上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5%,无学历者占76.4%。目前,除国有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相对学历较高,岗位合理外,其余在会计人员中高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者,特别是农村几乎为零,就连中专学历者也寥寥无几。另据资料预测,到2010年全国会计人员总量将增加到1500万左右,市场需求量约300万人。显然,从我市我省乃至全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要逐步减少无学历会计人员的比例,提高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的比例,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我们开设会计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方向正确,非常必要。

三、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校财会专业主要有专职教师4名,实验指导教师3名。从职称构成上看: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全部为45岁以下教师,无论从职称到年龄,财会专业教师结构十分合理,而且学历全部是大学本科以上,实验指导教师学历全部为专科或本科以上,符合中等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①为了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创建了财会模拟实训室。主要设备及设施有:30套会计实训资料、流动式教学模板、高亮度投影仪、识伪点钞机、装订机等,能够全部满足本专业教学的要求。

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了拥有40686型计算机的专用机房,为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③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先后与五台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顶岗实习,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实训质量。

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我校开设会计专业有着二十几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升华,先后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不断地改革,这一切都为今后办好会计专业积累下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办出专业特色,今后教学发展的主要思路是:

1.面向工业企业兼顾行政、事业单位办学,为社会培养中等层次的财会电算化专业人才;

2.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提高学生在会计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中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3.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其次是不断地完善实验设施,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4.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研究和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要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增加选修课,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中等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校社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

五、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专层次,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创业型”的复合型的人才。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2.业务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等业务工作,应掌握财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及财务会计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会计帐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懂业务、会管理、能操作,能正确地领会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意图,能胜任财务核算工作,且能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并更正错误,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岗位的工作。

(二)能力分解

1、知识结构及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基本内容。

2)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与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

3)具有财会专业所必须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财政金融、政治经济学、财经应用文、统计原理、企业管理。

4)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审计学、税法、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

5)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及财经政策法规等有关知识。

2.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强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能运用邓小平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正确的理解、执行有关财经政策及法规的能力。

3)具有编写财务报告及其说明书的应用写作能力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4)具有熟练的珠算技能,掌握点钞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薄、编制会计报表的帐处理的能力。

6)具有判定定额、编制计划的能力。

7)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掌握成本计算及管理的方法,具有理财的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能力。

(三)资格证书

1.会计证书等;

2 毕业证书。

(四)职业能力

1.基本素质;

2.财务会计核算能力;

3.成本核算能力;

4.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

5.审计能力;

6.计算与点钞能力;

7.外语应用能力;

8.相关领域活动能力;

六、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

法律事务专业论证报告

  本专业主要为公检法、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机关等部门的工作岗位,培养能从事法律服务、司法文秘以及司法行政辅助管理等实际工作,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法律服务专门人才。

一、     法律事务专业就业前景预测:

    1、法律事务专业出现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加入WTO后,法制工作日益成为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1997年党的15大、1998年全国人大相继将“依法治国”写入党章和宪法,表明“依法治国”正成为一项治国的基本方略。在这一方略下,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管理逐渐被法治管理所取代,大量的民间和组织纠纷由政府解决转由法律解决,经济往来也由过去的政府管理转变为法律管理,这一切使得法律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控制手段。总之,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我们进行开设该专业的基础条件及根本动力。

2、法律事务专业出现的行业背景

    随着法律专业在整个社会发挥作用日益显著,必然要求法律专业更加精细的分工。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加快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024号文件转发《司法部关于在全国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逐步建立法律服务者队伍,……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法律职业者队伍。”以上表明,法律服务日益成为党和国家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法律事务作为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必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我省法制建设工作已进入全面启动、整体推进阶段,各级政府都把法律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在全国法制工作己成为社会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法律工作者的培养也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满足法律服务的需要,作为教育领域应该加速培养一大批法律服务工作者。

    3、法律事务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我们山西省有11个地级市、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我省的法制建设对于促进城市体制改革,强化城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民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山西省法律工作者的整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山西省司法厅调查,仅就律师数量而言,我省现有注册律师2500名,与发达国家千分之一人口比例、国内发达地区五千分之一比例都有较大差距,按照行业惯例一名律师配2名助手看,我省至少需要有较高法律素质的辅助人员5000名,而我省上述辅助人员仅有两千余人,尚缺3000人左右,即使现有的2000人中,有专业、有法律大专文化的仅有600人,不足三分之一,具有中职学历的寥寥无几。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中急需大量有法律素质、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充实。许多企事业单位也急需各种层次的法律辅助等人员。因此从以上情况看,目前市场对法律文秘等辅助人员的需求是迫切的。

二、     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公民修养和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事务操作技能、能够在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和政法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中从事法律助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具体要求为:

1、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从政治的高度把握法律工作。

2、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

3、比较系统掌握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

4、具有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法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具备较扎实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三、     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我们开设法律事务专业,借鉴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经验,并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和几年的其他专业教学实践,逐步摸索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培养具有法律事务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法律基层的法律工作者为目标;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以“够用、实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校内外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教师与法律工作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培养法律工作者。

    首先,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理念。要搞好等职业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根据职业岗位发展需求传授给学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学生技能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养成。同时,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与人为善、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和职业道德作风的培养,树立服务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在掌握法律事务理论的前提下,具备法律事务工作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构建符合职高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打破“理论知识书本化、专业能力图纸化和教材教法都老化”的教学体系。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逐步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需要设计培养的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框架,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

    再次,改革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突出职高特色,强调理论课程的行业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形成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会用为度、专业技术理论以实用为准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因材施教。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启发式、讨论武、参与式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意识。完善多媒体教学设施,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

第四,加大实践教学实施力度。改造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技能的实践环节。对教师和基地管理人员提出实训要求和计划,学生独立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及教学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与专业发展相匹配齐全、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潜能效益。

第五、努力构建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并通过与各地市司法管理部门合作、专业人士参与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等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较宽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司法工作能力,能够适应各种法律工作岗位要求的法律工作者。

四、     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学生

五、     学制:

全日制三年  

六、     就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社会法律部门的岗位层次为:具有法律素质的管理型、服务型人才。就业能力突出一专多能,既可担任法律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又可成为法律咨询的骨干力量。

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有如下几类:

1、公、检、法等各级政法机关的书记员、法警、内勤、办事员

2、各类行政执法机关的辅助人员;

3、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助理、法律工作者、接待员;

4、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法律事务工作、经理助理、办事员、文员等。

七、     职业资格证书

1、本专业学生必须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为:

1)速录证书;

2)秘书资格证书

2、其他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为:

社会工作者证书;

开设采矿技术的论证报告

一、专业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地质环境灾害、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前些年不被社会看好的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人才。以矿业大学为例,采矿工程类的学生供需比不断升高,就业的选择范围也不断扩展。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我国“入世”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趋势。其促进因素主要有国家对采矿业的重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矿业本身管理水平相对的进一步理顺,均对此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采矿业面临的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均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一切的解决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采矿工程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种关系的理顺,采矿业工人素质的提高,采矿工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是迟早就会来到的。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国家历来的出台政策无不对此极为重视。如对环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对国有矿山企业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用竞争机制,坚持优胜劣汰,所有这些政策对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的进步,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理论研究的深化细化的提高,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改进。

中国“入世”后,现在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相对缺少,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将会使采矿工程专业在一段时间的低潮出现反弹,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我校经过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认为采矿技术专业的开设,将进一步增强我校为地方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有必要开设。

四、采矿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设施设备

1、            校内实习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地点

面积

(平米)

实习实训项目

设备情况

管理人员

利用率

模拟实训1号

实验实训楼

200

模拟矿山电工作业

相关

训练器材

 

100%

模拟实训2号

实验实训楼

110

模拟矿山

测量作业

相关测量训练设施

 

100%

2、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基地名称

训项目

1

各煤矿开采单位

采矿技术实训

2

各煤矿技术工程部门

矿山测量

工程力学

工程制图

3

各煤矿地质监测部门

矿山地质实训

六、采矿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属国家紧缺人才工程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矿山、隧道等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组织与生产管理等工作。

综上分析,我校开设采矿技术专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并具备开设专业应有的条件。

工商行政管理事务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开办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中职教育的背景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把我国的人口大国、经济弱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先进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经过规范化教育、贴近企业实际需要、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生产第一线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持续升温。

二、开办三年制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中职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现代管理人才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具备综合管理素质。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工商企业管理和服务人才涵盖行业广泛,贴近市场需求,应用性强,必将获得众多企业的青睐。

1、需求分析

山西省工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偏低,管理理念落后,传统工商企业占主导地位,除了几大央企以外缺少现代龙头企业,工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产业技术还不高,缺少高水平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与我省的工商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中职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管理教育的学术研究、规划咨询、培训教育的作用,重点发挥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发挥工商企业管理教育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凝聚其全区教学、科研、培训的力量,进一步促进工商企业管理学术研究与实践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工商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我省对工商管企业理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高素质的工商企业管理一线及中高级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也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职业特征分析

工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而是更广泛的专业人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英语、法律、人力资源、计算机等人才。整体而言,工商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概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战略型工商人才,二是管理型工商人才,三是技术技能型工商人才。

(1) 技能型工商人才:按照有规定的制度、流程、作业标准等来操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积累,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随意更换。典型职位:车间基础管理人员、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办事处业务主管、调度、技师、助理技师、技工、职能人员、仓管员、统计员、业务员等。

(2)管理型工商人才:管理、指导专业团队,对团队的产出负责;设计、改进、监控作业流程。典型职位:中低层管理者、职能总监、下属企业总经理、销售片区总监、客户经理(高级)、职能经理(含客服、采购、市场调研)、项目经理、高级技师与专员、办事处经理、基地经理等。

(3)战略型工商管理人才:管理、指导多个专业团队,对整体产出负责;制定、实施、监控专业领域内的发展规划。典型职位:企业高层管理者、董事长、总裁、副总裁、董事长助理、外部专家(分首席顾问、高级顾问、资深顾问、顾问)、财务总监。

    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分析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长治久安、富民固边战略实施,培养具有扎实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基础、较强一线管理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我省大量工商企业管理工作人员中,有相当部分未经过系统的职业专业培训,操作不规范;或者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此,广大工商企业对应用性强的技术技能型一线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三、教学资源保证

1、校企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与合作企业共享人才需求的信息优充分了解市场实时的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此外,我校拥有开阔的体育运动场,以及藏书6万余册的图书楼,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条件。

2、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

实验中心是专门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训所建立的综合性实训场所。中心下设实训室、模拟管理流程实训室、商务谈判实验室等,主要开设企业运行与管理、模拟企业管理等相关实训课程,为学生考取企业管理师证等专业证书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与训练。此外,我校拥有开阔的体育运动场,以及藏书6万余册的图书楼。

   3、师资保证

工商管理方面的专职教师3名,教师拥有深厚的业务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

4、经费保证

本专业发展前景较好,对经费的筹措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对教师培养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投入。我校经费自筹,经费上完全可保证教学。

(2)、主动与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联合,争取合作和政策资金的投入。

5、专业建设措施

(1)、本专业建设紧紧围绕职业技术岗位进行,专业建设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专业教学方案与用人单位人才规格需求对接,实现“两个零距离”。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构建专业稳定的就业基地,保证就业渠道畅通。

(2)、加强实训教学的力度,与企业充分合作,培养能直接上岗的专业技术人才。

(3)、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就业岗位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教学方案。

    (4)、制定专业教师引进、培养技术,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聘请专业方面专家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

    (5)、加快专业课教材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

综上所述,开设三年制工商管理专业中职教育,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经济腾飞。

7、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论证,开设工商企业管理中职专业,将为我省各个行业大规模、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工商企业单位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技能型工作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须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工商企业管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就业岗位:生产性服务业一线管理岗位。为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如何培养企业实际需求人才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所需职业技能要求做深入调研。

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  培养思想道德好的学生;

3)  要求学生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实践经验;

4)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创新思维;

5)  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进行实用型教育;

6)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7)  鼓励学生增强自信精神;

8)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的要求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既要求学生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又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沟通能力,也对学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论证报告

 

一、从经济发展前景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上升,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发展迅猛。汽车数量呈井喷递增趋势,对汽修工程师和技师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加起来。目前我国已经根据汽车维修维护人才的紧缺状况,将汽车维修培训行业列入我国“十大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计划”。汽车维修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其就业市场已经打开了局面。据统计,我市拥有各种类型的汽车达60万辆左右,拥有像江淮、奇瑞等大型汽车专业维修厂近百家,从事汽车维修、经营、驾驶人员100万人左右。从上述数据分析,专门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为地方发展所需,具有强有力的市场。

二、从专业发展的前景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的实效性

    近几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它们的发展离不开汽修人才。据调

查随着它的规模的迅速扩大,不仅需要本科生、专科生,更需要大量中专层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近几年不少汽修企业来我校招收中职学生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可惜我校没有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

    经济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衣、食、住等方面解决后,越来越注重行,几乎所有行业都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汽车需求量,以实现适应高效的办事效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对汽车类专门人才的需求更是巨大。以忻州地区来说,忻州市的经济发展方向已定为以高新、旅游业为主,在今后的数十年内,对汽车专用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短缺是显而易见的,培养相关人才,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应该是设置本专业的一个原因。另外,本地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也相当大,目前汽车已经大量进入本地区各机

关、商业场所等。对中级汽车运用与维修需求十分迫切。开设此专业,应能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对这方面的需求。

    汽车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面将迅速扩大。就业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那些以维修为主体的汽修企业、汽车经营企业,而且许多驾驶员也要有相关汽车方面保养、基本维修的知识,对现有驾驶员培训空间十分繁重。忻州已把汽修产业做为支柱产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及较长期稳定的社会需求。

    专业教改的社会、行业背景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的源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须按当前的社会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教改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捋清专业教改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改方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造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确定人才培养途径,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可以尽展所长,发挥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从我校的办学实力看汽车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有丰富的职教经验。自建校以来我校已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大

批的人才。具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大纲,还有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技能训练大纲。

    2.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我校依托将建成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从理论,实训等方面培养中等汽车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伴随经济建设的腾飞,汽车运用与

维修专业将乘势面上,继续为本地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使这一专业不仅成为我校,乃至全省的品牌专业。

五、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几点说明

    (一)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掌握必备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中级以

上操作能力,能在本地区各单位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技术工人,同时具有在其他相关行业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为一部分想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提供保证。

(二)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修学期满、各科成绩合格者颁发职业中学毕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

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

专业课理论技能知识:包括汽车材料、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机械制图等。

(四)毕业去向:本省各大中汽修企业。

(五)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及县城各大汽修厂。

开设食品生物工艺论证报告

一、专业开设背景分析

生命科学的研究对食品的营养素多样化提出要求,为满足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生命对营养的需求,这是食品研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饮食文化的变革已经将未来食品产业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展现在我们面前,人口的急剧膨胀给农业带来的压力,还需要在食品工程上分担;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贮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饮食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那一天起,就不再是琐碎的事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出现、发展、高峰,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所共同决定的。

食品科学与工程虽然是年轻的技术学科,但她在现代社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科学的食品。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食品生物工艺是关于研究食品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在国外,食品生物学和食品化学、营养生理学这几门学问被称为是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加工、流通领域,还是从人们的消费倾向来看,对食品及其原料品质的评价,不再仅仅是营养成分和卫生的要求,而对其物理性质的研究和控制日显重要。对许多食品,它的“酥”、“脆”、“柔嫩”、“形美”、“色艳”成了满足人们要求的最重要因素,如人们对面条、粉丝的筋道感,饼干的酥脆性,馒头的耐咀嚼性等这些物理性质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对化学成分和营养性的关注。食品机械的开发也越来越离不开对加工对象物性的把握。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食品加工生产线和品质检测仪器,但由于对食品工程理论,尤其是食品物性学方面的知识欠缺,大大影响了技术人员对这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甚至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食品国际贸易和国内食品工业都亟待解决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品质鉴定标准化、国际化问题。这些问题都与食品物生学有着一定的关联。

掌握食品质量与生物性间的关系,促进有利的物性变化,避免不利的物性变化;掌握影响食品物性变化的机理和物性的检测评价方法,能够根据消费者对物性的不同偏好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必需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现代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素质的需求来说,中职学校开设食品专业课程是必要的。

三、食品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维持生长与健康的第一需要。由于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成败,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里,没有哪一个政府能轻视食品工业的发展。正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工业与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并称为国民三大支柱产业。在我国,食品科学被科技部定为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它的下面,以前曾设有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多个具体专业,但教育部颁发的最新专业目录中,已将这些专业统一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样使得食品工程的专业领域大大拓宽,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培养更多宽口径、复合型的现代科技人才,更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正在向着科学化、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食品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技术竞争与人才竞争上。食品工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培养。在我国,设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或相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少。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关注健康、营养,并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食品企业不断出现,它们已经创出了很多驰名品牌。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营养保健食品、生物食品、食品的精深加工业将有较大的发展,对高素质的专业科技人才将有极大的需求。因此,食品专业的开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专业建设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知识结构、能力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工作;食品的成果推广工作;食品质量监督、商检、卫生防疫等部门的产品分析、检测工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开设食品专业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食品专业的基础条件。

美术绘画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专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为我县乃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 并满足部分学生深造的愿望,为高职院校培养输送高素质学生。

3、总体目标 

我校将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社会调查和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增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和增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日常教学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校将不断采用各种制度措施,鼓励现有专业教师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掌握专业领域中的新知识,提倡以老带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鼓励教师间经验交流,外出培训,积极参与技能比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吸引新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符合专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拟在23年内加大资金投入,以完善和创建更好的办学条件。着重是改善现有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增加实习、实训场地。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合作,扩大校外实习实训规模,提高校外实训水平。

二、美术绘画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美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它产生于人们延续美术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愿望,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渐趋成熟。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正迎来它最好的发展时期。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美术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把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的有效战略,把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与商业现象的复合体,是美术发展的又一层次的分支。在国民经济发展、国民文化观念意识导向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及美术教育直接反映了其经济、文化状况。因此,美术作为一门现代综合型学科,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因此,美术教育则担负着培养推动国家发展的设计人才之重任

三、培养目标及适应岗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传统工艺、现代设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综合审美与表现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2、业务范围

传统业务:装饰美工、壁画制作工、工艺画制作工。现代设计类:如广告设计、动漫行业等。

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素描、色彩的基本表现技能。

4.具有较强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从事传统工艺美术方面与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设置

1、公共课: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

素描、色彩。

3、专业课:

素描几何体、素描静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头像、素描半身像,色彩、设计色彩、基础图案设计。

六、现有师资状况

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师资来支撑,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本专业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实施了师德锻造工程 、“名师”培养工程。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相对稳定。

开设舞蹈表演的论证报告

一、专业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是一个世界政治风云变幻、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21世纪的竞争中,谁能站在科技的制高点,谁能有足够的人才,谁就能稳操胜券。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着人类文明,提升着人类情感,丰富着人类的审美体验,愉悦着人们的身心,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当代,由于舞蹈艺术教育有着极其广泛的功能,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因此,它也是美育媒介中最佳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同时,也以此来促进职高师生对舞蹈艺术的了解,提高对舞蹈艺术的认识,使他们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1.职高开设舞蹈表演专业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思路体。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受教者精神气质的培养,还是对于其人格修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受教者在载歌载舞的艺术审美感受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舞蹈艺术教育是使人类达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诚鉴于此,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都早已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来加强学校的舞蹈艺术教育。

2.职高开设舞蹈表演专业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使然。

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次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的向往与追求的。所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舞蹈艺术教育,既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也能使学生充分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自身的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和完善。同时,舞蹈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十分有助于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和协调性的提高,以及健美体态的塑造和良好气质的培养,并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使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愉快和谐的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对社会的融入性意识,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3、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在目前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校为完善自我素质结构和全面发展的需求,特创立舞蹈表演班。并取得了多项显著的教学成果。但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而促使舞蹈表演班的建设必须加快完善的步伐,朝着更科学、更严谨的方向发展。同时,本着对培养对象认真、负责的态度,为使其有更加完善的智能结构,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舞蹈表演类人才,特申请在我校专业设置上增设舞蹈表演专业。

  1. 设置依据。依据国家的“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总方针和舞蹈专业的“培养新时期的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依据我校的“面向未来,更新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指导思想。
  2. 教学条件。我校现有教学用房、教学设施、学生食宿及活动场地,完全能满足新开设专业的需求。
  3. 师资力量。学校专业课教师及管理人员已完全具备。
  4. 实践场地。校内,学校建有舞台,可用于平日排练及活动展演。校外,学校与宣传部、五台电视台等机关单位合作,学生可参加大型活动及晚会的演出。
  5. 生源情况。面向全省初级中学招生。
  6. 毕业去向。一部分学生考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一部分学生被大型舞剧团录用,如《又见五台山》、《又见平遥》等省内外大型舞剧团。

4、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舞蹈表演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校将认真开足开齐专业教学规定的各门功课,重视学生实际锻炼,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保证为本科院校和社会输送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综上分析,我校开设舞蹈表演专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并具备开设专业应有的条件。

开设音乐专业论证报告

  

     一、专业开设社会调研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社区的形成,文化事业尤为重要,而多少年来对适合从事教师文艺工作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比较缺乏,而此类毕业生大都不愿意回到本县本乡本村来从事这项工作,这样就需要在县职业高中培养相应的人才,充实到各民营幼儿园、各文艺团体、各社区,帮助搞好日益发展的基层文化事业。响应社会需求,我校拟开设音乐专业教育。

二、学校简介 

我校是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76000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后勤保障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严谨。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在校生1500余人。 

学校坚持“自尊、诚信、勤奋、精进”的培养目标,以“激发自尊、鼓励自信、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为手段,培养学生服务经济建设,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形成了以联合办学为特色,校企挂钩、订单培养、自主择业的多种就业渠道。

    三、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具有艺术特长的专业教师,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文艺骨干。 

    专业课程开设:舞蹈、视唱、琴法、欣赏、乐理、普通话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乡村幼儿园、社会各文艺团体,从事文艺及教学工作。 

    招生对象及条件: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音乐特长,文化课基础较好,身体健康,品质良好。

    四、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1、师资力量

我校音乐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名,实习指导教师1名。无论从职称到年龄,音乐专业教师结构十分合理,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要求。 

    2、实验实训设施

    1)为了强化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门创建了2个音乐教室、2个琴房、声乐训练房、形体房。主要设备及设施有:2架钢琴、10台电子琴等。 

    2)为了使教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实训活动,先后与县区内多家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实训、培训协作关系,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实训渠道,另外,还积极采取多形式的实习方式,如自择自习,校内模拟实习等,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实训质量。 

专业课程开设:舞蹈、视唱、琴法、欣赏、乐理、美工、普通话。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乡村幼儿园、社会各文艺团体,从事文艺及教学工作。 

    招生对象及条件: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音乐特长,文化课基础较好,身体健康,品质良好。

    五、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思路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办出专业特色,今后教学发展的主要思路是:

    1、面向事业单位办学,为社会培养中等层次的音乐专业人才。

    2、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首先是有目的地、重点地、分批地提高师资水平;从而不断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

    4、不断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要花大力气研究和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要多调查研究,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切实做到理念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以培养中等职业技能为宗旨的实训方针,加强校企、校社联系,广开实训渠道,不断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 

  综上所述,开办音乐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已具备开办音乐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编辑:李俊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台县职业中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