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示范校申报 > 4.16.1公共课大纲

4.16.1公共课大纲

2018年03月02日 10:00:28 访问量:67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写议论文,做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与观点保持一致。

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

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45分钟能写五六百字的文章。写作活动不少于10次。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二)职业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读懂主要内容。能对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获得所需要的资料。能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选择读物。

阅读有关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作品,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一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全面要求,增强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态度真诚,表达准确,语言文明,仪态大方,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2)写作

掌握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得体,内容符合要求。

写作活动不少于4次。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拓展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精读文章,能理清作者思路,辨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了解写作特点。

初步掌握欣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方法,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品味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能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课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

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

掌握绘图表、作批注、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能用普通话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根据语境,借助语气、表情、手势恰当地表情达意,提高交际效果。

学会讲解、采访、讨论、辩论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用语简洁,能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

(2)写作

篇章写作,做到观点正确,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具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文字通顺;格式标准,文面整洁。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

写说明文,能具体、清晰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语言准确。

写议论文,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能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写作总结、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等应用文,做到格式规范,文字表述正确,内容符合要求。

45分钟能写600字以上的文章。写作活动不少于5次。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发现和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实施

(一)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 础 模 块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

80~90

文言文

16~22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20

写 作

2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4~28

总  计

160~180

 

职 业 模 块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阅读与欣赏

现代文

12~14

表达与交流

口语交际

12~14

写 作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8

总  计

32~36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或18学时折合1学分。

(二)教学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 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2. 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3. 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4. 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5.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教材的内容应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各个模块的教学时数要与本教学大纲的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符合规定要求。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

教材选文要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反映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趋势。选文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文质兼美,风格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教材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意为学生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为师生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多介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六、考核与评价

(一)目的和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

3. 评价方法多样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4. 评价过程发展性的原则。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获得了哪些进步。

(三)方法建议

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评价的效率。

1.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在平时取得的进步,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获得成就感。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要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应更重视定性评价的作用。要本着促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要求,有选择地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如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也可采用陈述性的语言、激励性的评语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取得的成绩等情况进行定性评价。

 

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128学时)

1单元 集合(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集合、元素及其关系,空集

 

 

(1)要从实例引进集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2)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重点是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法

 

 

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充要条件

 

 

2单元 不等式(8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要注意与初中不等式内容的衔接,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2)通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

(3)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区间的概念

 

 

一元二次不等式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ax+bc(或>c)]

 

 

 

3单元 函数(12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函数的概念

 

 

(1)要结合生活及职业岗位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性等知识

(2)通过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据处理技能

(3)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4单元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有理数指数幂

 

 

(1)有理数指数幂要与整数指数幂知识衔接

(2)通过幂与对数的计算,培养学生计算工具使用技能;结合生活、生产实例,讲授指数函数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

 

 

幂函数举例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

(lg N,ln N,logaN

 

 

积、商、幂的对数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5单元 三角函数(18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角的概念推广

 

 

(1)通过周期现象推广角的概念;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讲授要与锐角三角函数相衔接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技能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重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弧度制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利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tan α=

 

 

诱导公式:2kπ+α、-α、π±α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公式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利用计算器求角度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6单元 数列(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数列的概念

 

 

(1)数列概念的引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学习都要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

(2)通过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教学,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数列实际应用举例

 

 

7单元 平面向量(矢量)(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平面向量的概念

 

 

(1)平面向量概念的引入要结合生活、生产的实例进行

(2)通过平面向量的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3)重点是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内积

 

 

 

8单元 直线和圆的方程(18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1)要加强本单元知识与工程问题的联系,使学生体验解析几何的应用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用坐标法解决直线、圆的相关问题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9单元 立体几何(14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平面的基本性质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归纳出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重点是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面积、体积的计算

 

 

10单元 概率与统计初步(16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分类、分步计数原理

 

 

(1)教学中应注重知识讲授与试验、实例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2)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概率、总体与样本的概念,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及其运用概率、统计初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随机事件和概率

 

 

概率的简单性质

 

 

直方图与频率分布

 

 

总体与样本

 

 

抽样方法

 

 

总体均值、标准差;

用样本均值、标准差估计总体均值、标准差

 

 

一元线性回归

 

 

 

2. 职业模块

1单元 三角计算及其应用(16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机械加工专业的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要结合生产案例进行讲授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和角公式、正弦型函数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二倍角公式

 

 

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生产、生活中的三角计算及应用举例

 

 

 

2单元 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12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坐标轴平移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数控专业的数控机床(车床、铣床)操作课程;要结合生产案例进行讲授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坐标变换及参数方程在生产中的应用

坐标轴旋转

 

 

参数方程

 

 

常用几何曲线表

 

 

坐标变换及参数方程的应用举例

 

 

3单元 复数及其应用(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复数的概念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自动化专业的电工基础课程

(2)通过本单元教学,理解专业课程的相关概念描述与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3)重点是复数的概念与应用

复数的运算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应用举例

 

 

 

4单元 逻辑代数初步(16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二进位制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自动化专业的数字电路课程;要结合学生的职业背景进行讲授

(2)通过本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逻辑式与真值表,逻辑代数的应用

逻辑变量与运算(且、或、非)

 

 

逻辑式与真值表

 

 

逻辑运算律和公式法化简逻辑式

 

 

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

 

 

卡诺图和图解法化简逻辑式

 

 

逻辑代数的应用举例

 

 

 

5单元算法与程序框图(16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算法的概念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VB编程课程;要结合生活、生产或管理案例进行讲授

(2)通过本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用程序框图来描述算法中的逻辑处理过程

命题逻辑

 

 

条件判断

 

 

程序框图的基本图例

 

 

数值计算案例的框图表示

 

 

字符运算案例的框图表示

 

 

算法与程序框图应用举例

 

 

6单元 数据表格信息处理(10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数组、数据表格的概念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服务类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要结合管理案例进行讲授

(2)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数组的运算和数据表格的应用

数组的运算

 

 

数据表格的图示

 

 

数据表格的应用举例

 

 

用软件处理数据表格

 

 

 

7单元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14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服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课程;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用数学知识编制计划的方法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关键路径法,网络图

关键路径法

 

 

横道图

 

 

网络图

 

 

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8单元 线性规划初步(14学时)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

 

 

(1)本单元知识是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服务类专业的企业管理课程

(2)通过本单元教学,了解用数学知识进行规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与应用

图解法

 

 

表格法

 

 

线性规划问题的应用举例

 

 

用计算机软件解线性规划问题

 

 

3. 拓展模块

(1)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可以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安排以下教学内容,也可自行补充其他内容。

第1单元 三角公式及应用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和角公式

 

 

(1)可以用向量知识介绍和角公式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重点是和角公式,余弦定理

二倍角公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型函数

 

 

注:如果已学过了职业模块中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单元,可以不学第1单元。

第2单元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1)要结合科技、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概念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3)重点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第3单元 概率与统计

知识内容

认知要求

说 明

了解

理解

掌握

排列、组合

 

 

(1)要结合生活、生产的实例来介绍相关知识

(2)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计算工具使用技能、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

(3)重点是二项分布,正态分布

二项式定理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二项分布

 

 

正态分布

 

 

 

(2)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条件,可开展拓展性知识讲座和相关活动。例如,举办“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应用”、“数学与文化”、“数学史”等专题知识讲座。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1. 教学安排建议

在保障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灵活地进行教学安排。下面提供两个教学方案,供三年制学校参考。

方案1:

基础模块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每周4学时,每学期为64学时(不含复习考试环节),共128学时(8学分)。

职业模块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内完成。每周2~4学时,共32~64学时(2~4学分),需要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学时。

拓展模块的学习由各学校自行安排,不做统一要求。

方案2:

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全部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每周5~6学时,每学期为80~96学时(不含复习考试环节),共160~192学时(10~12学分)。需要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学时。

拓展模块的教学由各学校自行安排,不做统一要求。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职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要利用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素材。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职业模块的内容,要以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为目的,筛选出与专业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能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也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用书,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更好地实施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用书,帮助学生巩固、反思、检测学习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演示软件、虚拟仿真软件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学校要为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六、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对数学的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各地应根据本大纲教学要求、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 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 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对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选内容,教学时数为72学时。

2. 拓展模块是对二年级学生开设的选项内容,教学时数为72~90学时。其中,拓展模块A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的,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块B是根据某些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的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内容。

顶岗实习期间,应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标准》要求,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

基础模块——必选内容(72学时)

系 列

 

实 施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课内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理论)

田径类项目(跑、跳、投)

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

球类项目(足、篮、排)

8学时

16学时

12学时

36学时

课外

实施《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并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保证进行1小时课外体育锻炼

 

1.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侧重与体育教育相关的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可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疾病预防(职业病防治)等,有些内容可融入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讲授。

2. 田径类项目应包括跑、跳、投等内容;体操类项目包括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可采用游戏或其他经改造的运动形式进行教学。鼓励教师创新,通过自行组合与排列,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综合练习(包括与职业有关的拓展训练内容),但必须有利于提高耐力、力量和速度这三大基本体能素质。

3. 足球、篮球、排球的教学,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从中至少选择两项。在传授必要基本技能和简单战术的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降低难度和变换规则等手段,多组织对抗性游戏或比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拓展模块

1. 拓展模块A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或不同健康水平的需要,在第二学年应把能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审美能力,适于娱乐、休闲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拓展模块A中的选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和新兴类运动项目等系列

 

拓展模块A——选项内容(72学时)

系 列

 

实 施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课内

有氧操

健美操

武术

体育舞蹈

……

乒乓球

网球

羽毛球

毽球

……

保健体操

医疗体操

矫正体操

……

新兴类运动项目

民族、民俗体育项目

课外

实施《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并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保证进行1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或采取锻炼小组(俱乐部)形式进行练习

 

(1)凡被批准免予执行《标准》的因病或残疾学生,应按系列3中的内容选择保健体育课(一年级亦可参照执行),学校要配备有经验的教师,为开设保健课创造条件。

(2)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鼓励学生按不同专业特点,选择拓展模块A或B中的内容;学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其他能满足不同专业需要的项目。

(3)本模块相关的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知识,不再专门安排理论课学时,应将其融入体育实践课中。

2. 拓展模块B

为满足某些职业岗位对体力和技能的特殊要求,在第二学年应把拓展模块B中的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和防卫运动等系列中的某一项列为相关专业学生限选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条件进行教学。教学时数为18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从不同系列中选择一项。

拓展模块B——限选内容(18学时)

系 列

 

实 施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课内

水上运动

(蛙泳、侧泳、泅渡、潜泳、海上远游、水上救护、职业潜水等)

野外运动

(远足登山、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

冰雪运动

(滑冰、滑雪等)

防卫运动

(擒拿、格斗、跆拳道、散打、自卫防身术等)

 

(1)本模块中部分教学内容(如定向越野等),可利用课外活动或节假日时间组织进行。

(2)本模块中的内容可作为选项内容供其他专业学生选择。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为144~162学时。

拓展模块B规定的内容可在上、下学期灵活安排。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学习拓展模块B的内容时可利用拓展模块A的36个学时,共计54学时;其他专业学生如选择模块B的部分内容,不另外增加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表

类 别

学 时

学 年

基础模块

拓展模块A

拓展模块B

必选内容

选项内容

限选内容

第一学年

上学期

36学时

 

 

下学期

36学时

 

 

第二学年

上学期

 

36学时

18学时

下学期

 

36学时

顶岗实习期间

将实施《标准》列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二)教学实施建议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可采取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灵活变通实施方法等措施,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的需要,按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技能教学采取淡化(如田径类、体操类项目)、简化(如球类项目)、美化(如健美操)和细化(如滑冰、游泳)等措施加以区别对待;提倡按男、女生分别授课。

 


(三)教学安全建议

组织教学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课前要认真检查并合理布置场地器械,课上要随时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杜绝各种事故隐患。在拓展模块B中水上、野外、冰雪和防卫运动的教学中,更要强化安全意识。要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各类危险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教学设施建议

学校应建有足够的体育运动场地,配备能满足教学的体育器材与设备,配备标准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并逐步增添室内体育馆,在原有基础上使体育设备现代化和多样化;应配备保证《标准》测试正常进行的检测仪器;学校应为体育教师正常开展教学训练活动提供运动服装、运动鞋等必要的装备。

(五)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指导纲要为依据。内容的选择符合指导纲要的规定,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教材的编写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多样、简明、灵活和综合等特点,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根据时代性和职业性要求,重点突出提高体能素质、职业技能、生活质量、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教材应包括学生用书、教师参考书、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六、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内容

1. 第一学年把《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模块内容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二学年把拓展模块的内容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三学年为《标准》测试,成绩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

2. 要把学生上体育课的出勤率、进步幅度、学习态度等因素列入考核范围。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二)考核方法

1. 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采取观察记录、口头评述、相互比较、对照量表和自我反思等方法,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

2. 为了体现考评中的激励机制,凡《标准》测试成绩优秀者和各类体育竞赛优胜者,以及能积极提高职业体育技能和素质的学生,可视情况予以加分。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师范、体育、艺术类学校的相关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不采用本指导纲要。

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

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

*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可以通过安排参观活动、收集播放音视频资料等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主要硬/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会利用数据存储单位区分存储空间大小;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 理解二进制基本概念及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 理解ASCII码的基本概念,了解编码规则;

* 了解BIOS在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和管理中的作用

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让学生重点学习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主机接口的连接。使学生在操作使用中认识并熟悉常用设备,重点掌握键盘键位分布及功能,逐渐达到熟练使用键盘

续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常用计算机设备

了解存储设备(硬盘、光盘驱动器、移动存储器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的作用,会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

了解通用外部设备接口的使用方法,会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会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

* 了解投影仪、扫描仪、摄像头、读卡器等外部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 了解指纹识别装置、手写板、触摸屏等设备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了解并遵守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可以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使学生领会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的内涵,增强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责任心与法律意识

 

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操作系统简介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类型;

* 会安装常用操作系统

可以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逐步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结合实际应用提高使用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管理维护计算机的能力。例如,规范管理文件和文件夹,优化计算机系统管理等

图形用户界面操作

了解组成常用操作系统图形界面的基本元素(对象),熟练使用鼠标完成对窗口、菜单、工具栏、任务栏、对话框等基本元素的操作;

会启动/关闭计算机系统;

了解快捷键和快捷菜单的使用方法;

* 会使用操作系统的“帮助”信息解决问题

续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文件管理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熟练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

* 了解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关联程序

 

系统管理与应用

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会使用控制面板配置系统,如显示属性、鼠标、输入法的设置等;

会安装和卸载常用应用程序;

会使用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常用程序;

*会为计算机设置多用户管理及权限,使一台计算机能够为不同人员使用;

* 会安装打印机等外部设备驱动程序

系统维护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会安装和使用病毒防治软件;

会安装和使用压缩工具软件;

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会进行数据备份;

* 会使用软件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

中英文输入

了解常用的中英文输入法,熟练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 了解汉字编码方法

可以利用文字输入练习软件帮助学生练习,逐步提高其文字录入技能

 

第三单元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及提供的服务;

* 了解TCP/IP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可以通过因特网的接入,使学生认识网络中使用的相关设备

因特网的接入

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会根据需要将计算机通过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

* 了解无线网络的使用方法

网络信息获取

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

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 为适应不同需要,会配置浏览器中的常用参数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网络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

续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电子邮件管理

会申请电子邮箱;

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 会使用常用电子邮件管理工具

可以通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使学生能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常用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

会使用常用即时通信软件;

会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与下载信息;

* 了解远程桌面的概念及其设置方法

可以通过申请和规范使用网络空间的活动,使学生能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共享资源信息,树立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

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

会申请和使用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如网络日志、网络硬盘、网络相册等;

了解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如网上学习、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求职等

 

第四单元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文档的基本操作

熟练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

会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文档;

* 会对文档进行权限管理;

* 会设置超链接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作品,如个人简历、合同、名片、宣传广告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的能力

文档的格式设置

熟练设置文档的格式(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首字下沉、文字方向等);

熟练插入分隔符、页码、符号等;

熟练设置文档的页面格式、页眉和页脚;

* 会使用样式,保持文档格式的统一和快捷设置;

* 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工具,如“字数统计”、“修订”等

表格操作

会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表格;

会设置表格格式;

* 会实现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续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图文表混合排版

理解文本框的作用,会使用文本框;

会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剪贴画、图表等;

会对文档中的图、文、表混合排版;

会合并文档;

* 会在文档中插入脚注和尾注、题注、目录等;

* 会使用邮件合并功能;

* 会在文档中插入公式、组织结构图等对象

 

 

第五单元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

熟练创建、编辑和保存电子表格文件;

熟练输入、编辑和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

* 会将外部数据导入到工作表中;

* 了解模板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 了解数据保护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相关内容作为素材,制作数据图表,如会对家庭财务收支、班级学习成绩、产品销售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管理,重点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能

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

熟练设置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单元格、行、列、单元格区域、工作表、自动套用格式等);

熟练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图表、分页符、符号等;

熟练设置工作表的页面格式;

* 会使用样式保持格式的统一和快捷设置

数据处理

理解单元格地址的引用,会使用常用函数;

会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 会使用工作表的引用进行多个工作表计算

续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数据分析

了解常见图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会创建与编辑数据图表;

* 会使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

 

打印输出

会根据输出要求设置打印方向与边界、页眉和页脚,设置打印属性;

会预览和打印文件

 

第六单元 多媒体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多媒体基础

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软件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多媒体文件的格式,会选择浏览方式;

会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常用多媒体素材

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素材完成作品,使学生重点掌握图像、音频、视频的获取方法和简单加工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像处理

会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 会使用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加工图像文件

音频、视频处理

会使用和安装音频、视频播放软件;

会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 会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编辑加工

 

第七单元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

会使用多种方法新建演示文稿;

熟练编辑演示文稿;

会保存演示文稿;

会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演示文稿

可以让学生选取工作、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如企业产品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媒体演示文稿,培养多媒体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演示文稿修饰

熟练更换幻灯片的版式;

会使用幻灯片母版;

会设置幻灯片背景、配色方案;

* 会设计制作幻灯片模板

续表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

熟练设置、复制文字格式;

熟练插入、编辑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内置对象;

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外部对象;

会在幻灯片中建立表格与图表;

会创建动作按钮;

会建立幻灯片的超链接

 

演示文稿的放映

会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会根据播放要求选择播放时鼠标指针的效果、切换幻灯片方式;

会对演示文稿打包,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文件;

会设置幻灯片对象的动画方案;

* 熟练设置并合理选择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方式

 

 

2. 职业模块

序号

模块名称

教学要求与活动

模块一

文字录入训练

1. 教学要求

通过文字录入强化训练,逐步提高文字录入速度,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2. 教学活动

中英文录入训练

模块二

个人计算机组装

1. 教学要求

通过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硬/软件系统。

2. 教学活动

(1)了解选择计算机部件的原则,根据用途开列计算机硬件清单;

(2)组装计算机硬件;

(3)安装操作系统,完成运行试验;

(4)会用软件维护并检测计算机系统;

(5)在计算机中安装和使用病毒防治软件;

(6)为计算机安装系统备份还原工具软件,并制作系统的备份

续表  

序号

模块名称

教学要求与活动

模块三

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

1. 教学要求

通过组建办公室(家庭)网络,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设置与维护。

2. 教学活动

(1)连接并检测计算机网络;

(2)设置和检测计算机的IP地址;

(3)安装和启用防火墙;

(4)设置文件和设备的共享;

(5)下载并安装共享软件

模块四

宣传手册制作

1. 教学要求

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学习在文档中综合应用图、文、表及相关素材。

2. 教学活动

(1)宣传手册的版面规划;

(2)获取、处理相关素材;

(3)制作封面、封底及相关内容

模块五

统计报表制作

1. 教学要求

通过统计报表的建立,加强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能力。

2. 教学活动

(1)建立数据表;

(2)统计、分析数据;

(3)用图表表示统计分析结果

模块六

电子相册制作

1. 教学要求

通过使用简单图像处理软件,学会对图像做简单的编辑处理。

2. 教学活动

(1)图像加工的准备:规划、获取图像素材;

(2)对图像的简单编辑处理:裁剪、特殊效果处理;

(3)保存为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

模块七

DV制作

1. 教学要求

通过使用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学会对音频、视频文件做简单的编辑处理。

2. 教学活动

(1)音频、视频加工的准备:规划和设计音频、视频脚本;

(2)通过不同途径获取音频、视频素材;

(3)对音频、视频素材进行简单编辑、处理、合成;

(4)保存为不同格式的音频、视频文件

续表  

序号

模块名称

教学要求与活动

模块八

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

1. 教学要求

通过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学会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综合应用。

2. 教学活动

(1)设计、规划演示文稿内容,准备制作演示文稿的素材;

(2)制作演示文稿,将素材加入到作品中;

(3)设计播放的动作和特殊效果;

(4)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模块九

个人网络空间构建

1. 教学要求

学会构建、管理自己的网络空间。

2. 教学活动

(1)申请与规划网络空间;

(2)整理素材,构建网络空间;

(3)管理维护网络空间

 

五、教学实施

 

1. 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础模块学时安排建议

序号

课程内容

教学时数

讲授与上机

说明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0

建议在机房组织教学,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

2

操作系统的使用

12

3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12

4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20

5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20

6

多媒体软件应用

14

7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8

 

机动

12

 

合计

96~108

 

职业模块的教学时数分配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教学方法建议

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提倡结合现有教学条件,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职业模块的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3)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等设施;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具备上网条件。

2. 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应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

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选取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内容的选取还应注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具有前瞻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变化,逐步开发并完善教学辅助、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与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教师应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

 

六、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教师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

 

1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3.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4. 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2学时。该模块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行业的需求,有重点、有选择地进一步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培养相关技能。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类别模块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安排教学。

在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均设置了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体现物理课程贴近生活、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理念。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该模块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拓展模块的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建议学时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运动的描述

质点

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理解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速率和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标量和矢量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时间和时刻

路程和位移

速率和速度

标量和矢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

3. 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了解胡克定律;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简单情况下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能用公式简单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践活动:调查生产、生活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调查生产、生活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和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弹力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

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能举出生产、生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例;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演示实验:合力和分力;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质量是物体的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解释一些惯性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量和基本单位,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说出牛顿运动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演示实验: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6. 学生实验一:长度的测量

误差

学习使用游标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能用有效数字表示测量结果

演示实验:简单介绍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功能

有效数字

长度的测量

7. 学生实验二(A):测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巩固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用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8. 学生实验二(B):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

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

用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注:实验二(A)、(B)可任选一个

 

第二单元 机械能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功

功率

理解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并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功率

2. 动能

动能定理

动能

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演示实验: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

实践活动:通过查找资料,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动能定理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3. 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进行简单计算,并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演示实验: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三单元 热现象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温度、气体的压强、热力学能等概念,知道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温度、气体的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改变热力学能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温度

气体的压强

热力学能

2.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并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问题;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讨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讨论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

能量守恒定律

3. 学生实验三:测量气体的压强(选做)

气体压强的测量

学习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用U形管和大气压强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强

 

第四单元 直流电路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

理解电阻定律,知道金属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了解超导现象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理解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并联电路

3. 电功

电功率

电功

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会估算常用电器的电功率;理解焦耳定律,能运用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和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实践活动:根据常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估算其耗电量;用家用电能表查看家用电器的耗能情况

电功率

焦耳定律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4. 全电路欧姆定律

电源电动势

了解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概念,掌握全电路欧姆定律,并能进行计算;知道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

演示实验:全电路欧姆定律

实践活动:观察汽车发动机启动时,车灯亮度的变化情况,解释用电负荷增加时,电灯变暗的原因

全电路欧姆定律

5. 安全用电

人体触电的类型

了解人体触电的类型,知道触电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了解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范和扑救措施;了解用电安全的基本常识,知道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会保护人身与设备安全、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方法,了解触电急救方法

电气火灾的防范

用电安全措施

6. 学生实验四:多用电表的使用

电阻的测量

学习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能独立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在教师指导下测量交流电压

直流电流的测量

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的测量

7. 学生实验五: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设计性实验)

电源电动势的测量

利用所学知识和现有实验条件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内电阻的测量

第五单元 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电场

电场强度

点电荷

了解点电荷、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的概念,能用电场线描述电场,能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

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

匀强电场

2.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了解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了解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电势、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3. 磁场

磁感强度

磁场、磁感线、磁感强度

了解磁场、磁感线、磁感强度、匀强磁场、磁通量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能用磁感强度和磁通量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电流的磁场,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演示实验: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匀强磁场

磁通量

电流的磁场

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左手定则

理解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律,会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能用安培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演示实验: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安培定律

5.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理解右手定则,能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演示实验:电磁感应现象

右手定则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 自感

互感

自感

了解自感、互感现象,能简叙日光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自感电动势的概念,知道自感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及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实践活动:观察日光灯电路,分析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互感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单元 光现象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光的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光导纤维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2. 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激光的特性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激光的特性,能简叙激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激光技术在科技和军事中的重要作用

激光的应用

3. 学生实验六:光的全反射(选做)

光的全反射

分别用半圆形玻璃砖、全反射棱镜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分析光的全反射的条件,体会光的全反射的应用

第七单元 核能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的核式结构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了解天然放射现象,知道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知道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体的作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和防护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物质的放射性在医疗实践和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

原子核的组成

天然放射现象

2. 核能

核技术

核能、质量亏损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初步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发展与利用核技术的成就和前景,了解核电站放射性废料妥善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2. 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一 机械建筑类

专题一 运动和力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物体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能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 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能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力矩的概念、力矩的平衡条件,能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物体的平衡在机械、建筑等行业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通过对起重机的观察,认识常见的承重结构;通过参观厂房建筑,了解建筑结构的平衡,从力学的角度讨论它们的特点

力矩、力矩的平衡

3.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

了解动量概念,了解动量定理,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了解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简单的碰撞、反冲问题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4. 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产生的条件,能举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了解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知道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离心现象,能举出离心现象的实例

演示实验:线速度的方向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公路拐弯处路面的倾斜情况及自行车拐弯时的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观察家用洗衣机的脱水情况,了解离心现象

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离心现象

专题二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简谐运动

弹簧振子的运动

了解弹簧振子的运动,知道弹簧振子的运动的特点;了解描述振动的几个物理量,知道振幅、周期、频率的含义

演示实验:弹簧振子的运动

振动的振幅、周期、频率

2. 受迫振动 共振

受迫振动

了解受迫振动的概念,知道受迫振动的特点,能举出生产、生活中受迫振动的实例;了解共振的概念,知道共振产生的条件,能举出共振的危害和应用的实例

演示实验:受迫振动和共振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了解共振的危害及防止方法

共振

共振的危害和应用

3. 机械波

机械波

了解机械波的产生条件,能区别横波和纵波;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纵波的形成和传播

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

 

专题三 固体、液体和液晶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固体、液体和液晶

晶体和非晶体

了解晶体、非晶体,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知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了解液晶,知道液晶态与固态、液态的关系

实践活动:用熔化的石蜡显示云母片和玻璃片的热传导性质,说明物质的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将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表面张力现象

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和液晶

 

专题四 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液体的流动及应用

帕斯卡定律

了解帕斯卡定律,知道帕斯卡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了解流体的连续性原理,能举出流体的连续性原理的应用实例

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

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会用状态参量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进行简单计算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了解气动设备在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职业模块二 电工电子类

专题一 运动和力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物体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

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能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 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了解力矩的概念、力矩的平衡条件,能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物体的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演示实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力矩、力矩的平衡

3. 曲线运动

平抛运动

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能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产生的条件;了解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知道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

演示实验:线速度的方向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公路拐弯处路面的倾斜情况及自行车拐弯时的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机械振动与共振

了解机械振动,知道其运动的特点,了解描述振动的几个物理量;了解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概念,知道共振产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单摆的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机械波

机械波 了解机械波的产生条件,能区别横波和纵波;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纵波的形成和传播

 

 

 

 

 

专题二 静电场的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电容电容器

电容

了解电容的概念,知道电容的定义式;了解电容器,能识别电容器的型号,并能举出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的实例;了解真空中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演示实验: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实践活动:使用闪光灯照相,了解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中的作用

电容器

真空中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2. 静电感应 静电屏蔽

静电感应

了解静电感应的概念和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了解静电屏蔽的概念,知道静电屏蔽在工程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实践活动:观察建筑物上的避雷系统(避雷针、带、网),了解避雷系统防止建筑物遭雷击的原理;收集资料,了解通信电缆、电子仪器、高压设备静电屏蔽的方法

静电屏蔽

3. 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静电的应用

了解静电的应用,知道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的工作原理;知道静电的危害和防止的方法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静电的防止

4.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知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限带电粒子沿电场方向和垂直电场方向进入电场);了解电子射线管的工作原理,能举出其应用实例

演示实验:电子射线管

电子射线管的工作原理

 

专题三 磁场的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磁场对通电矩形线圈的作用

磁场对通电矩形线圈的作用

了解匀强磁场对通电矩形线圈的作用,能用磁力矩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磁电式电表的工作原理,能识别相关磁电式电表的型号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磁电式电表

实践活动:观察磁电式电表的构造,了解其工作原理

磁电式电表的工作原理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2.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洛伦兹力

理解洛伦兹力,能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并能用洛伦兹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知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限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场);了解显像管的工作原理,能举出其应用实例

演示实验: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3. 磁介质

铁磁材料

磁介质

了解磁介质的概念;了解铁磁材料的种类及其特性,知道铁磁材料在电磁铁、变压器、电机、磁带、录像带、磁盘等方面的应用

实践活动: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磁性材料在工程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铁磁材料

 

专题四 电磁波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电磁振荡 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能说出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基本论点;了解电磁振荡的概念,知道LC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点,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电磁振荡

电磁波

2.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的发射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原理,能举出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实例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电视台或收集资料,了解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怎样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的

电磁波的接收

职业模块三 化工农医类

专题一 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常用测量方法,并能举出其在化工生产、制药或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认识化工生产、制药或医疗实践中测量液体压强的常用仪器

2. 液体的表面性质

液体的表面张力

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理解表面张力系数;了解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理解毛细现象,学会用毛细管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了解气体栓塞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实践活动:设计实验,比较肥皂水和清水的表面张力;收集资料,认识农林生产或医疗实践中的毛细现象

浸润和不浸润

毛细现象

气体栓塞

3. 液体的流动及应用

理想液体、液体的黏滞性

了解理想液体模型,了解液体的黏滞性;了解流体的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能举出其在化工、医药、农林等行业中的应用实例;了解流量测量的常用方法,知道在化工生产、制药或医疗实践中常用的流量测量仪表;了解人体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了解血压及血压的测量

连续性原理

伯努利方程

流量测量

血液的流动、血压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

了解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会用状态参量描述理想气体的状态;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进行简单计算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了解化工生产和制药过程中常用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5. 气体压强的应用

正压与负压、分压定律

了解正压、负压及分压定律在农林生产、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观察静脉输液,讨论输液装置的原理;观察中医拔罐

专题二 声波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声波多普勒效应

声波

了解声波的概念,知道声波的性质;了解乐音、噪音,知道乐音、噪音对人体的影响;了解多普勒效应,能举出多普勒效应在医药卫生、气象、生活等方面应用的实例

实践活动:了解听诊器的结构;观看录像,当一辆快速行驶的火车鸣笛时,注意它在向你驶来和离你而去时笛声音调的变化

乐音和噪音

多普勒效应

2. 超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

了解超声波,知道超声波的性质;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举出超声波在农林生产、医疗实践、制药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实践活动:了解在农林或医疗实践中使用的超声波仪器

超声波的应用

 

专题三 电学知识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了解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的概念,能用图像描述正弦交流电

实践活动:用示波器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并计算其峰值和有效值

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

交流电的周期与频率

2. 电容器 电感器

电容器

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认识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流电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实践活动:用白炽灯或交流电流表观察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电感器

3. 荧光灯

荧光灯

了解荧光灯,知道黑光灯、紫外线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了解荧光灯电路原理,学会荧光灯电路的安装与常见故障的处理

荧光灯电路

4. 二极管及其应用

半导体

了解半导体的概念,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识别二极管的型号,知道二极管的参数,能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好坏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5. 整流、滤波

整流、滤波

了解整流、滤波的概念,知道二极管的整流作用和电容器的滤波作用

演示实验:二极管整流电路

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6. 三极管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了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知道三极管的参数,能识别三极管的型号

7. 电学知识的应用

传感器

了解传感器及其应用,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认识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作用;了解生物电现象及电泳、电渗和直流电疗、交流电疗;了解电场和磁场在医学中的应用,了解常用诊疗仪器的物理原理

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恒温箱的主要结构与原理;收集资料或参观,了解人体心电、脑电、肌电的现象及测定仪器,了解直流电疗、交流电疗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收集资料,了解电场和磁场在医疗实践、康复或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人体的电现象、电疗

电场和磁场的应用

 

专题四 光学知识及应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透镜成像

透镜成像规律

理解透镜成像规律,能用作图法画出透镜成像光路图

演示实验:透镜成像

2. 光学仪器

放大镜

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原理,会使用放大镜;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放大原理,会使用显微镜;了解纤维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的成像原理及应用

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显微镜;了解纤维内窥镜或电子内窥镜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显微镜

内窥镜

3. 眼睛及视力

眼睛的光学结构及视力

了解眼睛的光学结构及视力;了解异常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模型、画光路图等方法,了解眼睛的光学结构、异常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异常眼及矫正

4.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

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了解旋光现象,知道干涉型光度计和光栅型光度计在化工和药品分析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用旋光现象的原理测定液体浓度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旋光现象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5.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光的电磁理论

了解光的电磁理论;了解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知道其性质及在农林、医疗实践、医药卫生中的应用;了解电磁波谱

实践活动:通过调查,列举与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应用有关的仪器、仪表

红外线、紫外线

X射线、γ射线

电磁波谱

6. 光谱及应用

光谱

了解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了解光谱分析的作用,知道光谱分析在化工、农林生产或医疗实践、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初步了解化工、农林生产或医疗实践、药品检测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和仪器

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光谱分析

 

3. 拓展模块

物理专题

专题内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1. 近代物理简介

相对论简介

量子力学简介

简单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知道同时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时间间隔的相对性;简单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讨论相对论、量子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2. 航天技术简介

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

航天技术

地面测控技术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三个宇宙速度、超重和失重,简单了解天体运动知识;简单了解空间开发的意义和前景;简单了解火箭、航天器和卫星的应用;简单了解地面测控技术

实践活动:查阅、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文字和影视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和前景

3.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

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

移动通信

计算机通信

GPS卫星定位系统

简单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简单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的特点

实践活动:查找资料或访问,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调查当地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

4.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核能的开发利用

风能的开发利用

海洋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节能的意义与途径

了解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途径与前景;了解节能的重要性与途径

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了解新能源利用的途径及前景;了解节能的意义与途径并进行讨论

续表  

物理专题

专题内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5. 物理与环境保护

噪音污染与控制

电磁污染与防护

光污染与控制

放射线污染与防治

了解噪音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和放射线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知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和放射线污染的防护方法和控制方法

实践活动:调查研究,了解造成噪音污染、电磁污染、光污染、放射线污染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1.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 础 模 块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12

第二单元 机械能

6

第三单元 热现象及应用

4

第四单元 直流电路

10

第五单元 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

10

第六单元 光现象及应用

4

第七单元 核能及应用

2

合计

48

 

职业模块 一机械建筑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专题一 运动和力

16~32

专题二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专题三 固体、液体和液晶

专题四 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应用

职业模块 二电工电子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专题一 运动和力

16~32

专题二 静电场的应用

专题三 磁场的应用

专题四 电磁波

 

职业模块三 化工农医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专题一 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应用

16~32

专题二 声波及应用

专题三 电学知识及应用

专题四 光学知识及应用

 

拓展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近代物理简介

航天技术简介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

物理与环境保护

合计

10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建议按16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 教学方法与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教师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制作等形式开展教学。

对基础模块中的“第三单元 热现象及应用”、“第六单元 光现象及应用”和“第七单元 核能及应用”三个单元,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

职业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贴本专业教学需求,重点选择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内容。如果需要,也可以自行补充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本教学大纲中所设计的实践活动,供教师参考,教师还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自行设计实践活动内容。

学校一般应配备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关设备。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依据本教学大纲,覆盖相应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及拓展模块的内容,应能满足课程教学目标,且符合本教学大纲规定的难度,并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

教材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既要具有通用性,又要体现针对性,处理好模块之间的关系。

教材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材在形式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特点,图文并茂;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应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全面的支持。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多种媒体组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提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也可用于情境创设、协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有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

 

六、考核与评价

 

1. 目的和功能

物理教学考核与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物理教学考核与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方法建议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并结合学生的态度和情感进行。

(1)教师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笔试、实验操作、专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实践活动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积极创设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氛围和条件,学生通过记录学习过程,记录有代表性的事实,展示自己学习的进步。

(2)评价结果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具体评价方式与标准,可根据评价对象和内容来确定。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评价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做了什么,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3)本课程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构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进一步细化,形成不同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按照分层教学的要求,实施分层、分类的考核与评价。

1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化学是人类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不仅为化学科学本身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

4. 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

5.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化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制造加工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0学时。该模块包括反映职业特点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知识性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性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

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的*号部分为拓展内容,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拓展内容的教学时数为建议学时,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化学基础知识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原子组成

从放射性同位素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引入,了解原子的组成、同位素及其应用,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同位素及其应用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应用

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

从食盐和酒精两种典型化合物入手,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基础知识

学生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识别常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安全标识;了解防火与灭火常识,树立安全意识

探究实验: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通过生活中常用宏观物质的计量单位,类比出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了解微观粒子的数目和宏观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气体摩尔体积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以及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

理解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学生实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通过实验,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学生实验:溶液的稀释

通过实验,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事实,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以及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探究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主要因素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因素

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演示,了解电解质的解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

理解水的离子积和用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电解质溶液

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通过典型实例,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及其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学生实验:溶液pH的测定

通过实验,掌握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典型实例,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

结合实例,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氯、硫、氮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

了解硫化氢的性质;理解氯化氢和氨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

了解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掌握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及用途

重要非金属离子的检验

掌握卤素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氟、碘与人体健康

了解氟、碘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用途广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水泥、玻璃、陶瓷、硅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金属单质

结合实例,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如钠、铝、铁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

重要金属离子的检验

了解常见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理解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重要的盐

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变;了解铵盐和漂白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 重金属污染与防治

了解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介绍常见合金及其特性

探究实验:几种未知物质的鉴别

通过探究实验(例如对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的探究等),理解几种物质的鉴别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有机化合物概述

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以及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

甲烷 烷烃

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了解烷烃、同系物和烃基的概念;通过球棍模型或多媒体技术,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特点;结合实例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乙烯 烯烃

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烯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理解乙烯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乙炔 炔烃

了解乙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理解乙炔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了解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安全使用;理解苯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硝化、磺化)

*石油和煤

通过调查、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石油分馏、煤干馏的产品和用途;了解石油和煤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烃的衍生物

乙醇

了解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等性质及乙醇的用途

苯酚

了解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酚的酸性,苯酚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及苯酚的用途

乙醛

了解乙醛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醛的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及乙醛的用途

乙酸

了解乙酸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及乙酸的用途

*肥皂与合成洗涤剂

通过调查、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结构与去污原理;了解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

*食品添加剂

糖类

葡萄糖

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

了解蔗糖、麦芽糖的组成;理解其性质和用途

淀粉

了解淀粉的结构和用途;理解淀粉的水解和淀粉与碘的反应

纤维素

了解纤维素的组成和用途

蛋白质

氨基酸

了解氨基酸的命名和分类;理解氨基酸的两性性质

蛋白质

了解蛋白质的结构;理解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

*营养与膳食平衡

了解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以及膳食平衡的重要性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特性

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常用高分子材料,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特点和主要特性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简介

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及用途

*新型高分子材料

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学生实验: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肥皂的制备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制备肥皂的原理和方法

 

(二)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一 医药卫生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溶液、胶体及渗透压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的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等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以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临床使用的溶液为例,了解它们之间的简单换算

稀释定律

了解溶液的稀释定律;掌握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胶体和高分子溶液

了解分散系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了解高分子溶液的特点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通过生理盐水在医疗上的应用,了解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理解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掌握渗透压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

结合人体正常体液的pH范围,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类型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缓冲溶液的类型和组成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学生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

通过实验,学会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闭链烃

脂环烃

了解脂环烃的概念;理解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及命名;了解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应和稠环芳烃的结构特点

苯的同系物

稠环芳烃简介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烃的衍生物

醇、酚、醚

通过消毒剂“来苏儿”,了解酚的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醚的结构和命名;了解甘油、甲酚、乙醚的性质和在医药中的应用

*醛和酮

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显色反应,以及丙酮的加成反应和临床检验方法

羧酸

了解羟基酸、酮酸的结构和命名;理解乳酸、水杨酸、丙酮酸、丁酮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了解酮体的性质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含氮化合物

了解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理解胺的碱性和酰化反应;以酰胺类药物为例,了解酰胺的结构特征和命名;了解酰胺的酸碱性和水解反应、尿素的碱性和缩二脲反应;了解季铵盐和季铵碱的结构

*常见的消毒防腐剂

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消毒防腐剂及其安全使用

脂类

油脂

通过保健品深海鱼油的成分,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和营养作用;理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加成反应和酸败

类脂

了解磷脂的分类和结构、甾醇的基本结构和胆固醇;了解卵磷脂和脑磷脂在生理上的作用

学生实验:尿素和脂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尿素的缩合、缩二脲反应和油脂的乳化作用

糖类

糖的分类及生理意义

了解糖的组成、分类及其生理意义

单糖

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和用途

双糖

了解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结构和用途;理解双糖的化学性质

糖原

了解糖原的性质及其在生理上的意义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

了解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以及常见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生物碱

结合中草药中生物碱的实例,了解生物碱的概念和性质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氨基酸和蛋白质

氨基酸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理解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茚三酮反应;了解氨基酸的成肽反应

蛋白质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氢键作用

简单介绍蛋白质结构中的氢键作用

学生实验:糖和蛋白质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尿糖的检验、淀粉的性质、蛋白质的沉淀及颜色反应

*对映异构

物质的旋光性

了解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理解比旋光度及其表示法

手性分子与手性药物

了解手性、手性碳原子和手性分子的概念;理解旋光异构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手性药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职业模块二 农林牧渔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缓冲溶液、胶体及渗透压

缓冲溶液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类型及其缓冲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缓冲溶液在农业上的意义

胶体

了解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胶团结构;通过农业上的实例,理解胶体的吸附作用、稳定性和凝聚作用

渗透压

了解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通过实例,理解渗透压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生实验: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胶体的聚沉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和胶体的聚沉作用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概述

了解滴定分析的条件、滴定分析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学会酸碱滴定基本操作;了解氧化还原滴定等其他滴定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法

其他滴定方法简介

学生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通过实验,学会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学生实验:食醋中醋酸的含量测定

通过实验,学会食醋中醋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以巩固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脂类

油脂

结合油脂的酸败、变质实例,了解油脂的存在、组成和结构;理解油脂的水解作用、加成反应;了解油脂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

* 类脂

了解磷脂的分类和结构、甾醇的基本结构和胆固醇;理解卵磷脂和脑磷脂的生理作用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杂环化合物

了解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以及常见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和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碱

了解生物碱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重要生物碱的性质和用途

* 化学农药

了解化学农药在农业上的合理、安全使用

 

职业模块三  加工制造类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防护

原电池

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及形成条件;了解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解与电镀

理解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干电池与铅蓄电池

了解干电池与铅蓄电池的结构、电极反应和用途,以及废旧电池的资源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通过日常生活中金属和金属材料的锈蚀,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金属防护的方法

*新型电池

了解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池及安全使用

学生实验:电化锈蚀与金属防护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电化锈蚀与金属防护的知识

化学与材料

非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半导体材料、特种陶瓷和激光材料的性质、应用与发展前景

金属材料

理解普通合金、新型合金的性质和用途;了解超导材料的特性

高分子材料

了解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几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

*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了解常见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及新型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学生实验:胶黏剂的配制与使用

通过实验,学会胶黏剂的配制与使用方法

续表  

单元内容

知识点

教学要求与活动建议

化学与环境

环境与环境污染

了解环境与环境污染的概念;了解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其他污染类型的主要污染物、危害及防治

三废及其处理

了解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产生,降低三废排放量及其处理方法

加工制造业中化学处理的污染控制

了解加工制造业中的化学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控制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1.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基 础 模 块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3

3

 

物质的量

4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

1

 

电解质溶液

4

1

 

氧化还原反应

1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4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4

1

 

6

 

 

烃的衍生物

4

3

 

糖类

2

 

 

蛋白质

1

1

 

高分子化合物

1

 

 

合计(48学时,3学分)

36

12

 

拓展内容(*号部分)

10

职 业 模 块

职业模块一 医药卫生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溶液、胶体及渗透压

4

 

 

缓冲溶液

2

2

 

闭链烃

2

 

 

烃的衍生物

5

 

 

脂类

2

2

 

糖类

4

1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2

 

 

氨基酸和蛋白质

3

1

 

合计(30学时,2学分)

24

6

 

拓展内容(*号部分)

6

 

职业模块 二农林牧渔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缓冲溶液、胶体及渗透压

4

2

 

滴定分析法

8

6

 

脂类

2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2

 

 

合计(24学时,1.5学分)

16

8

 

拓展内容(*号部分)

2

 

职业模块三 加工制造类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讲课

实验

机动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防护

4

2

 

化学与材料

4

2

 

化学与环境

4

 

 

合计(16学时,1学分)

12

4

 

拓展内容(*号部分)

2

实施学分制的学校,按16或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 教学方法建议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已具备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做好与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前后衔接。

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对比较抽象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应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同时,教师要善于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 基本教学设施建议

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活动。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应鼓励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开发实验仪器,开发微型化、低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富有区域与职业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二)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内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教材结构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教材形式上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图文并茂;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应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全面的支持。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丰富化学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发网络课程和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

 

六、考核与评价

 

1. 目的和功能

通过考核与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教学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应充分发挥考核与评价的诊断、指导、导向和激励功能,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2. 原则和方法

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化学课程的功能,做到知识的考核与评价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评价包括练习、测验和考试等,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和体验探究的过程等)

 

1

 

编辑:李俊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台县职业中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