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 级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申报学校: 五台县职业中学校 (公章)
主管单位: 五台县教育局 (公章)
填报时间: 2018年2月12日
山 西 省 教 育 厅
山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制
山 西 省 财 政 厅
二○一八年二月
编 制 说 明
本文档内容供项目申报学校编制《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时参考,为《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编制提供基础。
各项目申报学校制定提交的《规划方案》作为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财政厅组织专家遴选评审项目建设学校以及确定项目建设学校建设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
本文档主要是制作《规划方案》的提纲框架,具体内容由拟申报项目建设的学校填写。
目 录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2
(一)建设背景…………………………………………………………2
(二)建设基础…………………………………………………………4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9
(一)建设目标…………………………………………………………9
(二)基本思路…………………………………………………………11
1、工作原则…………………………………………………………… 11
2、工作思路……………………………………………………………12
3、工作路径……………………………………………………………12
三、重点建设内容………………………………………………………13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16
1、专业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计划…………………………16
2、专业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21
(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26
1、项目一:五台山艺品开发特色项目建设计划……………………26
2、项目二:平面媒印刷技术服务中心特色项目建设计划…………29
四、主要保障措施………………………………………………………31
(一)组织保障…………………………………………………………31
(二)制度保障…………………………………………………………31
(三)经费保障…………………………………………………………32
附件:项目建设资金规划一览表………………………………………3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职业中学校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服务发展能力,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晋教职[2018]4号)文件要求,经校委会研究通过,并报五台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申报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下简称示范校)建设项目。在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我县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我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经充分调研论证,拟启动“1254”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落实一大任务,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两大创新,即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五大工程,即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办学及实训条件达标工程、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完成四个重点项目,即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两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五台山工艺品开发和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两个特色项目。并编制了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具体如下 :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示范校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三五”期间,是五台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五台县经济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经济结合体的关键时期,也是五台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职教强县,推进职业教育与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五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五台县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几年五台县职业教育发展主要目标是:推进五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打造具有五台特色的城乡职教高地,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与振兴革命老区基地进程同步,建设城乡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心,紧密围绕五台旅游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增劳动力输出转移,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发展机电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维修与应用、法律事务等专业,基本形成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学校分工合理、行业特征明显、各具特色优势的专业布局。
2、示范校建设将会为我县的职业教育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0年以来,五台县政府根据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的需要,相继对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品牌专业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师资素质提高等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和操作性布局,明确把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会计等专业的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我校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鲜明的政策导向和强大的发展合力,形成了更加有利的快速发展态势。
2017年五台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县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人员,对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员工的需求保持在80%左右,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排在十大需求专业的第一位。充分说明我县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机电技术与应用、汽车维修与应用等专业发展的空间更大。
3、示范校建设必将全面提升我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夯实办学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以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机电技术与应用、汽车维修与应用等专业为主体的结构体系。形成了以省财政支持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与应用、汽车维修与应用三个专业的实训基地为主导各专业实训基地互为支撑共享共用总体布局。服务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日渐明显,社会服务功能日益显现。
学校重点建设八个专业中的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以五台县“大旅游、大产业、大数据”的发展思路十分吻合,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开展示范校建设,是促进五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并将会有力促进五台县中等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基础
五台县职业中学校创建于1984年,2010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校,2014年被评为省级管理四星级学校,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建有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与应用、汽车维修与应用等三个获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学校总占地面积97亩,建筑面积313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共有27个教学班,在校生1515人,设有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电脑刺绣、机电技术应用、煤炭、园林技术、养殖、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化工等19个专业。
1、科学规范、制度健全、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共 6 人,校党总支书、校长各 1 人,副校长 3人,副书记1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3人为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平均年龄50.2 岁。历年上级组织对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98%以上,位于忻州市同类职业中学校第一。坚持依法办学, 严格执行《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管理,形成了集体议事制度,党总支纪律检查监督制度,成立了招生、招聘教师、设备采购、基建项目等“两重一大”监督小组。完成了《学校党总支组织制度汇编》、《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学生管理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的编纂整理。“战略规划、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检查、反馈调整”管理机制运行通畅。县教育局授予了“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全省中职学校管理星级创建活动中评为四星级。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精心打好一张牌——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并成为学校的品牌标识;努力培养两项能力——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着力提供三个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服务、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毕业生得到行业企业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骨干专业达到98%以上;办学特色和声誉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已建成品牌专业,影响广泛,招生火爆,就业质量连年攀升;技术服务水平得到行业企业信任,我校是目前忻州市规模最大的机电技术与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教育培训基地。
3、“热情、责任、团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成长。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坚持按“四有”标准 培塑“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需要认同、个个需要舞台”的学生观、“家长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的家长观、“为身边的伙伴喝一声彩,为自己的朋友树一面旗”的团队观。制定并实施了《五台县职业中学校“工学结合”带队教师管理条例》、《五台县职业中学校教师工作十不准》、《五台县职业中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等管理制度。启动了“双师型”教师培训工程,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和下企业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14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占20.2% ,本科及以上学历100%。高级职称教师26.16%,“双师型”教师91.18%。现有省优秀教师1人、省职教名师1人、省职教领军人才2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1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
4、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成效明显
推进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平台,依托县职教中心,先后与五台县城园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五台县云海实业有限公司、印象五台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实习就业合作协议;与外省市的北京精美宏工贸有限公司、天津自行车厂,青岛TDK电子有限公司、青岛中瑞物流有限公司以及昆山、大仓等企业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我校是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职业教育协作成员单位。与阜平职教中心合作创办了汽修班。同五台县城园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以 “校中厂”的培养模式开办了“2+1”订单班。每年为行业企业培训员工达2300多人次。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跟岗训练、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完善。
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强势推动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跟岗训练、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了“适应需要,对接产业,校企结合,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和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了以三个特色专业为主体各专业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导游的摇篮”成为了我校突出的专业特色和品牌标识。以够用、能用、适用为原则,改学术型课程体系为学习型课程体系,形成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操课、专业实习课四个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推动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开发,制定了专业课程和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网站——协作式电子备课系统,实现了科室与科室、教师与教师、科室与教师之间的网络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利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加速了“三通”工程建设。技能大赛成绩显著:
职业技能大赛 | 姓 名 | 时 间 | 获奖全称 | 颁奖单位 |
雷降英 | 2017.10 | 植物生产技能二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高瑞 | 2017.10 | 建筑CAD三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张美云 | 2017.10 | 建筑CAD二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巩云光 | 2017.10 | 煤炭安全技能 优秀指导一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杨晓庆 | 2017.10 | 导游优秀指导三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徐瑞祥 | 2015.5 | 园林技术修剪二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郑哲 | 2016.5 | 建筑CAD三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孟庆峰 | 2017.10 | 煤炭安全技能一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张逗 | 2017.10 | 植物生产技能三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
孙悦 | 2017.10 | 导游三等奖 | 山西省技能大赛组委会 |
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于2015年8月27日、2017年8月30日两次莅临我校进行调研,并给予极其高度的评价。
6、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实现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空间为目标,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途径。采取购买、引进和自建办法。安装使用了财务软件教学系统、外贸教学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simTrade 外贸实习系统等。引进了同方思科、科利华等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了包括基于Moodle 建立的电子教案、教学资源、试题库、精品课程、学生选修、实习教学平台, 建立了用于美术、网页设计等专业的字体库、模板库,用于商贸等专业的教学视频库。
7、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新活力。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2009至2020年学校的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教育阵地。通过升旗仪式、班会课、德育课、礼仪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行的教育。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排演的舞蹈《荷塘月色》等三个节目参加了五台县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1254”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把我校建成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能发挥引领、骨干、辐射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示范学校。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育人全过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素质、知识、技能教育,培塑工匠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性人才。
2、推进产教融合
依托县职教中心,加强同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构建政校企行为一体产教融合平台。引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走集团化发展的办学的道路,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办学的实践中取得突破。
3、提升管理水平
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坚持执行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新路子,完善健全党政、教学、学籍、招生、财务、资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稳步提升办学质量,在全省管理星级创建活动中得达五星级。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两个重点专业的建设为着力点,先行先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结构,修订课程标准,推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构建由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质量监控评价信息数据平台。
5、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吸引行业企业投资,彻底改善办学条件,达到省规定的办学条件。校企合作建设集生产、教学、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水平高的实习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达100%。在入厂办学、引厂进校、前店后校合作办学的实践中要有新成果。
6、加快信息化建设
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三通两平台”的要求,达到规定标准。引深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两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同行业企业联合,引进先进的网络系统平台,建立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在线课程等数字资源库,实现网上备课、教学、评价考核等功能。
7、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两个重点专业的建设,要造就一批国内、行业内、区域内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形成骨干力量,带动 全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优化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课堂、先进文化进头脑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文化设施,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氛围。有计划按步骤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打造有效载体,形成自身特色。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明指数。建成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基本思路
1.工作原则
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示范校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第一位。
按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要求开展示范校建设工作,做好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两大改革创新。
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创优环境,强化内涵,夯实基础,全力确保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及实训条件达标、信息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五大工程的实施。
坚持项目引领,把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两个重点专业项目,五台山工艺品开发和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两个特色项目做实、做优、做亮,真正起到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2.工作思路
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晋教职[2018]4号)文件精神,全力推动“1254”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明确建设目标,着力推进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两大创新,创优发展环境,实施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及实训条件达标、信息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五大工程,筑牢办学基础,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两个重点专业项目,五台山工艺品开发和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两个特色项目的建设工作,打造亮点,做优特色。建成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能发挥引领、骨干、辐射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示范学校。
3.工作路径
以建促发展、以建促创新、以建促管理、以建促质量、以建促效益,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全面提升的工作路径,细化建设任务,明确指标要求,瞄准工作目标,迅速组织全体教师和职工,积极推动“1254”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全身心投入到示范学校的建设中去。
建立由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建设工作机制。成立示范校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专家学者组成咨询、监测和督导小组,积极发挥校企合作单位在建设中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和质量监控。“1254”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中的每项工作、每项任务、每项工程都要由校领导牵头成立工作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压实工作任务。
统筹规划,科学有序推进示范校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每个工作组要充分展开调研论证工作,广泛征求意见, 借鉴成熟经验,按照任务分工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有条有理,有条不紊,循序渐近,蹄急步稳推进示范校建设工作。
突出亮点,彰显特色。高度重视重点支持建设的两个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的建设工作,组织精干力量,落实《通知》提出的“重点任务”要求,创新与专业发展基本规律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评价模式、教师培养模式等,打造亮点,体现特色。
注重总结积累,提炼成功经验。在建设过程中,优化工作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发挥长处优势,补齐短板不足,形成可借鉴推广的建设成果和经验,起到引领、骨干、辐射作用。
三、重点建设内容
“1254”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是我们示范校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示范校建设的总目标,是示范校建设的核心,是所有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两大创新是示范校建设的总基调,是所有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途径;实施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及实训条件达标、信息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五大工程是总抓手,是确保所有建设工作得到落实的手段和措施;完成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两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五台山工艺品开发和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两个特色项目是重中之重,是关键所在,是保证取得有价值、可推广建设成果的重要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育人全过程。抓好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四门德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课程,深入教学实习实训第一线,行之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形成体系化的思政工作机制。让学生工作释放新活力,培塑工匠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真正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性人才。
推进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现有的基础出发,依托县职教中心,争取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参与,按照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推出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构建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走集团化发展的办学道路,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扩大“订单”培养的规模,提升校外基地接受顶岗实习学生的能力,开辟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办学的试点,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以两个重点专业的建设为突破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境)教学、模拟**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由行业、企业、专门的评估机构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质量监控评价信息数据平台,建成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形成典型案例和可借鉴的成果,在全校其他专业推广,通过专家论证鉴定后,在全省兄弟学校交流。
实施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形成结构分工合理,具有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强,团结协作精神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党政领导班子。强化中层管理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分工,提高业务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抓好章程建设工作,执行校长负责制,按照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要求,完善健全党政、教学、学籍、招生、财务、资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稳步提升办学质量,在全省管理星级创建活动中得达五星级。
实施办学和实训条件达标工程。按照《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文件精神,科学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做到校园房屋景观布局结构合理,土地利用率高,使用效果好。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吸引行业企业投资,彻底改善办学条件。所有建筑须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全面消除危房。长远规划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坚持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杜绝重复投入,校企合作建设集生产、教学、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水平高的实习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达100%。在入厂办学、引厂进校、前店后校合作办学的实践中要新成果。
实施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按照“三通两平台”的要求,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建设校园门户网站,设备场地人员配备到位,拓展网络带宽,信息发布渠道畅通,及时准确全面向社会发布学校的办学信息。升级自动化办公系统,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网络完成文件审批发布落实、日常事务处理、信息公告发布等。引深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两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同行业企业联合,引进先进的网络系统平台,建立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在线课程等数字资源库,实现网上备课、教学、评价考核等功能。
实施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工程。制定教师培养发展规划。按照“四有”教师要求建设学校有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出台制度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外出培训和下企业实践锻炼,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职业教师培训项目,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评选标准,通过两个重点专业的建设,要造就一批国内、行业内、区域内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形成骨干力量,带动 全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优化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同企业行业建立“双向”交流制度,互聘互用,壮大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从行业企业中聘任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
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立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文化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强化文化内涵。完善文化设施,从学生成长成才出发,建造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景观。美化校园环境,做好绿化亮化工作,建设典雅、优美、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强化文化内涵,建立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课堂、先进文化进头脑的长效工作机制,优化育人氛围。党政工青团精心谋划、共同参与,有计划、按步骤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打造有效载体,形成自身特色。开展以文明教师、文明职工、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科室、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明指数。建成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一)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专业一:旅游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五台山隶属五台县,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家五A级景区,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2016年接待游客达512.25万人次,市场潜力强大。面临着大面积产品升级换代,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以旅游产品、能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业为主体的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预测2035年游客规模达720万人次,将涌现一大批旅游公司、宾馆、酒店及旅游衍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必然会大幅度增长。
我校是五台县唯一一所公立职业中学,服务五台旅游事业的发展负有义不容辞责任,做优、做强、做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2)建设目标
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旅游专门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建立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机制和体制,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全面提升服务旅游发展能力,培养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具有旅游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大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A、在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跟岗训练、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B、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建设4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在此基础上编写4门校本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
C、打造一支教学教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和3名骨干教师,积极引进新教师6名,聘请行业专家6名。
D、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到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保证每20名学生就有1家对应企业进行岗位教学、跟岗训练、顶岗实习。
E、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引入社会、企业、行业、学校多元教学评价模式,依托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F、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搞好和扩大“送教下乡”和在岗人员以及农民的培训服务,发挥专业的示范作用。
(3)建设思路
以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为核心,以教学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以师资队伍标准化的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精品课程和开发项目课程为抓手,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努力实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4)建设内容
A.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完善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跟岗训练、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定期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监控、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优化教学标准、课堂标准、考核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取得进展。
B.推进校企合作
在原有校企合作的企业的基础上,新增若干校企合作企业,保证每20名学生就有1家对应企业进行岗位教学、跟岗训练、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学实践,合作承担教学研究课题。继续与五台山国际旅行社、青春旅行社合作,继续利用“又见五台山”平台做好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实习、就业等工作,发挥行业作用,优化办学资源,促进五台县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C.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改扩建旅游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增建模拟导游实训室、五台山微缩景观实训室,购置大巴模型、沙模等设施设备,提升品质,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开发实训项目课程、岗位教学课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承担旅游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和进行技能鉴定工作。
D.创新课程教学
优化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及结构安排。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基于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理论和实际一体化的课程建设, 组建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建设团队,针对岗位技能变化的要求,不断开发完善教辅资料,形成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录像、学习指导书、课程实训、课程答疑等资源的网络化,在校内、外共享开放。
E.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团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锻造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一流“双师”课程建设教师团队;师生比达到1:18;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双师型”教师95%以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达到25%。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和3名骨干教师,积极引进新教师6名,聘请行业专家6名。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争取1项省级课题立项,公开发表10篇论文。
F.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内部管理,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评价办法》等制度,完善技能考核达标体系。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按照岗位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建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达标体系,学生岗位技能达标成绩作为岗位模块课程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建立由行业、企业、专门的评估机构等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质量监控闭环系统。
(5)规划资金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资金1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80万。其中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万元、推进校企合作7万元、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65万元,创新课程教学7万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7万元,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7万元。
(6)保障措施
A.成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领导机构, 下设项目专家指导工作组、项目建设工作组、校企合作工作组、验收专家工作组等,项目的组织、咨询、实施、验收有分别有专人负责,全体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B.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的制定与实施,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项目的质量。
C.根据学校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制定与重点专业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内容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学校有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监督、验收专家组,对方案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保证项目运行。
D.项目资金学校统一管理,根据项目内容、进度、计划、等,由使用者提出申请,逐级审批,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项的监察审计。本项目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等投资,将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重大设备招投标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2、专业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21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产业保持着超过25%的增长率,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 教育部、劳动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联合启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列为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之一。通过三部委的调研表明,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大约每年在100万人左右。
随着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的快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产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我校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市场需求,重点对五台县制版行业、通信行业、电脑城、数码广场以及多家广告公司、策划包装公司等有代表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这些企业需求的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办公自动化人员、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网络管理与维护及广告设计、影视制作等多媒体技术人员。社会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操作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普通人才,更加需要掌握网络知识、多媒体制作、网站发布与维护等技能型实用人才。据初步估计五台县每年需要计算机应用人才1200余名,其中中等专业学生占70%以上,市场需求量大。由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迎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的应用和推广,计算机人才需求在全新的层面上逐步呈现出来。而目前五台县在网络建设和技术方面较为薄弱,网络建设亟待增级提速,因此对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
学校于2000年率先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年来积累了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在省、市计算机领域内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把该专业作为示范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有着良好的基础,发展前景看好。
(2)建设目标
强化计算机应用在信息技术类专业中的核心地位,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坚持“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思路,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强化基地内涵发展,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和技能实训体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技能水平高、教学效果突出的“双师”型的队伍,培养岗位适应能力强、技术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省内积极扩大专业影响力,能够在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A、在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跟岗训练、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B、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建设2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在此基础上编写3门校本教材,建立教学资源库。
C、打造一支教学教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和3名骨干教师,积极引进新教师6名,聘请行业专家6名。
D、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成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到位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网络专业工作室为基础创办1个企业实体,
E、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引入社会、企业、行业、学校多元教学评价模式,依托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F、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搞好和扩大“送教下乡”和在岗人员以及农民的培训服务,发挥专业的示范作用。
(3)建设思路
以培养满足岗位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员参与推进课程改革,抓好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推动教科研工作,做好专业教学管理,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思路,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责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4)建设内容
A.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动态修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软(网站管理、网页设计)、硬(网络工程、楼宇智能)两条线的知识、技能架构。以实践为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指导、参与作用。加强技能训练与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加强与行业与企业的联系、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有效结合,构建 “2.5+0.5”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B.推进校企合作
积极联合本地网络及相关企业,互派员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经验,建立多方共赢、共同实践、共同办学的合作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创新网络专业建设平台,与网络公司互换1-2名人员,推进校企进一步融合,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资源,以网络专业工作室为基础创办1所企业实体,直接面向网络工程市场,形成多方共赢,学生获益,教师紧跟业界前沿的局面,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C.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增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购置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激光打印机、1802服务器等设施设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密切网络企业的联系,建设校内**型实训基地、学生工作室、创业公司,提升品质,构建具有鲜明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开发实训项目课程、岗位教学课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承担信息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完成文字录入、办公自动化、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等技能鉴定工作。
D.创新课程教学
推行“实训项目化+岗位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实现“教、学、做”的合一,达到素养、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好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多种举措推进“课改进课堂”,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实施“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优化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做好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和新课程开发工作。将“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技能大赛项目的能力训练和技术水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E.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落实教师的下企业实践活动措施,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和学历层次,三年内该专业实现:研究生占比达到60%,中高级职称占比达到70%,“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5%;每学期外聘企业专家工作不少于专任教师的20%,从企业引进高技能教师1-2人。锻造在省内有影响的名师,有影响力的专业师资团队。
F.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过程控制体系,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特有的教学、科研、技能大赛活动的组织管理办法。完善教学设施管理的制度,有效落实计算机应用、综合布线等实训场所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修订并完善《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外实习过程管理办法》,实现对实习学生的有效监控和服务。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建立由行业、企业、专门的评估机构等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质量监控闭环系统。
(5)规划资金
本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规划资金1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配套资金80万。其中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万、推进校企合作7万元、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65万元,创新课程教学7万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7万元,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7万元。
(6)保障措施
A.成立计算机应用专业重点建设项目领导机构, 下设项目专家指导工作组、项目建设工作组、校企合作工作组、验收专家工作组等,项目的组织、咨询、实施、验收有分别有专人负责,全体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B.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参与项目的制定与实施,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项目的质量。
C.根据学校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制定与重点专业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内容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学校有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监督、验收专家组,对方案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保证项目运行。
D.项目资金学校统一管理,根据项目内容、进度、计划、等,由使用者提出申请,逐级审批,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项的监察审计。本项目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等投资,将按照国家政策和学校重大设备招投标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1. 项目一:五台山工艺品开发
(1)需求论证
五台县地处五台山,有独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人文、建筑,自然风光、物产极其丰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开发素材。矿产资源丰富,森林、农作物、食品,都能作为原材料研发工艺品。五台山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示基地,为工艺品的研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景区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有着巨大的工艺品市场。具备了工艺品开发的先决条件。
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学校,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服务是应尽的责任。将五台山工艺品开发作为特色项目,引入职业的教学与研究实践中十分必要。统筹规划、协同合作,培育精品,塑造品牌,提高质量,走产教研一体化发展之路是十分正确的,也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艺品产业链条长,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开设有旅游、计算机、美术等专业,有一定从事工艺品研发的人才和经验积累。购置有台刺绣机等设施设备,有每年举办工艺品开发短期培训的历史。实施该项目可以使搞技术的人懂美术,搞美术的人懂技术,搞经营管理的技术与艺术,造就复合型人才,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毕业后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2)建设目标
以“学知识、会技能、好就业”为宗旨,结合学生现状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五台山工艺品开发,形成系列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打通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
(3)建设思路
以企业行业一线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进行专题调研,理清中职学生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现状,制定了“五台山工艺品开发”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制度、搭建平台、充实设备、抓好专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实施效果以及经验教训,不断修订完善,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最终成果,推广实施。
(4)建设内容
A.从学生自身发展和毕业后就业的高度,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组成开发团队。
B.完善制度。出台《五台山工艺品开发实施细则》,明确系列化工艺品的研究方向,制定工艺品的开发标准,拟定工艺品市场化预测方案。
C.搭建平台。研究开发部门、学校、企业三者强强联手形成开发团队,发掘品牌形象,确定研发路线,进行市场预测,引进教学课堂,走出一条产学研用之路。
D、购置设备设施。通过市场调研,在现有基础上,购置新型刺绣机、数控雕刻机、电脑雕刻机等设施设备,具备工艺品开发的基本条件。
E、抓好专题活动。开辟企业家讲堂,开展成功校友专题讲座,举办成果展示和作品展览,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5)保障措施
A.成立五台山工艺品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五台山工艺品开发”特色项目开发小组,负责项目立项、调研、开发工作。
B.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做到人事权统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C.强化团队建设,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鼓励师生参与项目研发。建立一支适用于项目实施的开发队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D.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政策,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购买设施设备,做到招标、购买、验收全过程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2.项目二: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需求论证
平面媒体印制是一种信息传播技术,服务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各行各业,直到百姓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印刷为经济服务比重增大,可以说,平面媒体印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美、日年人均印刷用纸量超过300kg,西欧年人均用纸量亦在200kg以上,中国年人均用纸量只有不达100kg。可见我国平面媒体印制工业发展潜力之巨大。
根据市场调研,平面媒体印刷技术项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人才需求主要侧重于培养制版工、印刷机操作员、生产文员、工艺员、业务员、质检员等。我国印刷工业以年增长率高于10%的速度发展,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人才需求量很大,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有平面设计能力的人才更是缺乏。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美术专业已有一定的历史,具有较好的人才和成果积累,发挥两个专业的优势特长,立体交叉,相互渗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会使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2)建设目标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瞄准平面媒体印刷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重实践应用、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从形成系列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打通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
(3)建设思路
以企业行业一线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进行专题调研,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搭建建设平台、购置填充设备、抓好专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实施效果以及经验教训,不断修订完善,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最终成果,推广实施。
(4)建设内容
A.从学生自身发展和毕业后就业的高度,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方案,组成建设团队。
B.完善制度。出台《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明确工艺技术研究方向,制定产品研发标准,拟定技术服务方案。
C.搭建平台。研究研发部门、学校、企业三者强强联手形成开发团队,发掘品牌形象,确定研发路线,进行预期评价,引进教学课堂,形成"工学结合"、"前校后厂"、"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D、购置设备设施。通过市场调研,在现有基础上,购置uv喷绘打印机、大型胶印机等设施设备,具备研发、教学、技术服务的基本条件。
E、抓好专题活动。开辟企业家讲堂,开展成功校友专题讲座,举办成果展示和作品展览,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5)保障措施
A.成立五台山工艺品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五台山工艺品开发”特色项目开发小组,负责项目立项、调研、开发工作。
B.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做到人事权统一,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C.强化团队建设,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鼓励师生参与项目研发。建立一支适用于项目实施的开发队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D.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政策,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购买设施设备,做到招标、购买、验收全过程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健全项目建设工作机构。学校成立“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职能部门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设立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工作。各重点建设项目成立项目工作小组,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担任项目组长。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学校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健全监控机制。由学校牵头成立项目监控组,配合项目组做好自我监测。制订详细的分项目、分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项目资金完全用于项目建设。对项目建设计划的实施做到事前充分论证、事中监控管理指导、事后效益监测评价的全过程监控和考核。聘请由校外专家、行业专业带头人成立项目工作咨询、监测和督导小组,定期召开建设工作协商会议,听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有关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把握项目建设方向,推进项目建设进程,评估项目效果,解决存在问题等。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建设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及有关项目建设检查考核、评价通报等规定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制订与完善已有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按照项目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国家下达的项目经费足额用于规划项目建设,切实保证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任务的完成。
建立奖惩制度。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主要指标,严格奖惩制度,对按时完成项目并取得预期效益的予以奖励,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者追究相应责任。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建设项目小组及时向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师生员工及时发布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进度等信息。
建立项目建设研究制度。切实加强在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中的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聘请忻州市相关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家咨询组,对创建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咨询评估。组织具有职教理论研究能力的教师,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研究;深入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特色研究。并根据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的进程,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校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不断总结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的新经验和新举措,形成示范,及时推广。
(三)经费保障
学校隶属于山西省财政厅,是全额拨款的职业学校,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采取多元办学,发挥自我造血功能,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技术开发、校企合作等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能够保证项目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本建设项目规划资金6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配套资金500万,学校自筹资金100万元。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万元,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9万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9万元,管理水平提升工程9万元,办学及实训条件达标工程60万元,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60万元,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工程32万元,校园文化建设工程22万元,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100万元,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100万元,五台山工艺品开发95万元,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95万元。(见附件: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资金规划一览表)。
附件:
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资金规划一览表
建设内容 |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 |||||||||
省财政投入 (万元) | 自筹资金 (万元) | 合计 | ||||||||
合 计 | 500 | 100 | ||||||||
分年实施 | 2018 | 2019 | 2020 | 2018 | 2019 | 2020 | ||||
下半年 | 全年 | 上半年 | 下半年 | 全年 | 上半年 | |||||
1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2 | 4 | 2 | 0 | 1 | 0 | 9 | ||
2
| 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2 | 4 | 2 | 1 | 0 | 0 | 9 | ||
3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 2 | 4 | 2 | 1 | 0 | 0 | 9 | ||
4 | 管理水平提升工程、 | 2 | 4 | 2 | 0 | 1 | 0 | 9 | ||
5 | 办学及实训条件达标工程 | 10 | 30 | 10 | 3 | 6 | 1 | 60 | ||
6 | 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 | 10 | 30 | 10 | 3 | 6 | 1 | 60 | ||
7 | 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工程 | 6 | 15 | 8 | 1 | 2 | 0 | 32 | ||
8 |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 2 | 12 | 5 | 1 | 2 | 0 | 22 | ||
9 | 旅 游 服 务 与 管 理 专 业 建 设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1 | 3 | 2 | 0 | 1 | 0 | 7 | |
推进校企合作
| 1 | 3 | 2 | 0 | 1 | 0 | 7 | |||
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 10 | 30 | 10 | 0 | 15 | 0 | 65 | |||
创新课程教学 | 1 | 3 | 2 | 0 | 1 | 0 | 7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1 | 3 | 2 | 0 | 1 | 0 | 7 | |||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1 | 3 | 2 | 0 | 1 | 0 | 7 | |||
10 | 计 算 机 应 用 专 业 建 设 |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1 | 3 | 2 | 0 | 1 | 0 | 7 | |
推进校企合作 | 1 | 3 | 2 | 0 | 1 | 0 | 7 | |||
建设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 10 | 30 | 10 | 0 | 15 | 0 | 65 | |||
创新课程教学 | 1 | 3 | 2 | 0 | 1 | 0 | 7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1 | 3 | 2 | 0 | 1 | 0 | 7 | |||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1 | 3 | 2 | 0 | 1 | 0 | 7 | |||
11 | 五台山工艺品开发 | 10 | 60 | 10 | 0 | 15 | 0 | 95 | ||
12 | 平面媒体印刷技术服务中心建设 | 10 | 60 | 10 | 0 | 15 | 0 | 95 | ||
合计 | 86 | 313 | 101 | 10 | 88 | 2 | 600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