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职业中学课程改革典型案例材料
五台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始于2011年,当时教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2011至2014年间深入到课程内容的改革,并根据专业特点编写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基础课程校本教材,经过两轮使用,效果良好。2015年我校按照创建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指标要求,基础课程伴随着专业课程的改革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现对过去的改革作一个回顾。文化基础课改革这里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的教学改革。
一、实施背景
1、基础课程改革是中职教育教学目标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三次实质性变化。在2011年之前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具备高中文化知识水平并能满足专业课学习要求;2012年将教学目标调整为:文化课程功能化,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到了2013年以后,以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为标志,重新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基础课程改革是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 2015年学校开始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示范学校建设的重点是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了: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评价模式的改革。随着各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必然引起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基础、专业课程必须改革。
3、课程改革是中职生源质量变化的需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浓等现象,面对这样的学情,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
二、主要目标
1、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任务就是让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合理匹配。
2、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教改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根据学情、依据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场所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情创造授课氛围,让讲解具体,让分析透彻。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课程不同内容教学方法也不一样,不以教师讲了多少为目标,主要以学生学了多少为目标,不拘一格生动课堂。千方百计传授真知。
4、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因为学生培养的能力对应的是岗位群,我们在文化基础课中不断引入企业文化,分析职业素养,模拟岗位情境,根据岗位设置项目将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让相关知识打包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知识点在学生脑中进行纵横连接。
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接轨,即:教学与生活接轨、内容与专业接轨、文化素养与学生终生发展接轨。
三、工作过程
1、更新理念,多方共鸣。在示范校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重点专业项目指标,仔细对照目前教学与指标的差距,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改理念和思路。
2、骨干引领,团队合作。在基础部统一安排部署下,组建以课程教研组长为骨干、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的课程建设团队。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热心和决心,让每个教师用心去思考教改的事,就得让教师热爱教改。在一个教研组,要鼓励一两个有经验的教师带头推开教改的实验性工作。但万事开头难,新路更难开,这时领导必须真心支持教改。改革的方向是不断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让教师心情愉悦教书,只有当师生真正享受到教改的快乐,就能汇聚成教改的正能量。大家尝到教改的甜头,课程改革的氛围就形成了,为教改大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同时师生也分享了教改的成果。
3、多方收集,突破难点。为实现基础课改革的目标,在大纲的范围内我们遵循结合岗位定知识、针对学生选内容、根据兴趣定结构、对照专业建模块、本着目标划单元的原则,开展了“专业需求”调研,收集‘专业课程对基础课教学内容需求’的有用信息;对不同学生不断进行课程测试,深入了解学生文化基础水平的现状。与专业课教师深入研讨,抓住教学与生活中的每一丝灵感,寻找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在联系,经过反复甄选,编写出大量有用的、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例如:数学课引入了银行利率计算,机械零件图形等;英语课引入了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的英语词汇;物理课引入了家庭电路的知识;语文课对课本中的剧本进行了改编和排练。
4、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是教改的重要前提。教改方案要务实具体,要有新意,要在学校客观条件范围内,要在教师的承受能力下。在教改方案中要制定详细的目标,拟定可行的步骤,确定教改的方向,规定具体的任务,预定完成的时间。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定期交流,按时验收。针对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改试点。
5、语文课的教改方向主要是提高学习兴趣生动课堂教学:它以教学模式改革入手,选择管理类专业,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制定出对应的教学模式方案,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模式,就是试点模式,只要学生喜欢的方式,就是教改方式。听起来方式很多,具体教学时,应选哪种模式,怎样选择,谁来选择,这是试点教学成功的关键。这时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确确实实组织好一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对这周的教学内容实实在在做一个总结梳理,对将要进行的模式经过讨论,形成一个可行性的详细方案。比如小说单元,选择学生喜欢的小说《士兵突击》,教师引导部分学生进行改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分角色排练,同时一边排练,一边修改,使台词更符合人物形象,更适合学生表演操作。具体排练中,由一人担任解说,除四个主要角色外,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表演队伍中,哪怕让学生担当槲树林!经过改编、排练、演出,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到与众不同的语文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学习积极性。
6、数学课教改的方向是让学生学会静心思考细心分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们选择机械类专业进行试点,将专业课的具体实例引入到数学课中讲解。把专业课的“零件”当作数学课教具,让学生看着专业分析、拿着零件测量、想着图纸总结和计算,使学生提前进入工学结合的环节,为专业课改革打好基础。如在讲解析几何时,分析两圆相切,我们把变速箱当作教具,让两个不同半径的齿轮当作两个相切的圆,圆心当作轴,用坐标确定圆心用方程计算半径,使两圆相切,使两轮啮合,将变速原理融进到数学知识中。这样讲课,学生听得入神,记得深刻。
7、学习英语学生最头疼,读英语单词更头疼,但我们在专业英语较多的数控专业进行试点。大胆使用“简易音标”来拼读单词和短语,看着字母想读音,读着声音想意思,简单直观。在试点时我们把学生带到数控机床旁边,对着编程学短语,看着操作读单词,实现“职业场景”的教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8、对物理课教学,我们把它归纳为综合基础,就是把生产生活中的物理化学常识性知识都收集在物理化学的原理之下。把环境污染,污水处理,电磁幅射等作为常识进行原理性的讲解,把不同的知识归纳在相应的原理下组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我们先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进行“项目教学”试点,把“直流电”、“交流电”、“电磁波”、“电动机”和“发电机”制成几个项目,把相关基础知识融汇到这些项目中,借着这些集成体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或者把电动机,发电机搬到教室拆装,带领学生整体认识、部分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在感知中感受,在感受中记忆,在记忆中提高。实现做到学,学中做。
四、条件保障
1、 要有一定的专项经费。教师调研、会议研讨、教具添置等工作都需要经费支持。
2、 组织者要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经费的使用分配权。
3、 教改一定要有系统性,长期性。因为周期长,见效慢,不能忽冷忽热,也不能忽松忽紧,坚持做下去,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4、 要形成团队精神,每个团队要培养核心成员,核心成员要有威信, 能吃苦,能吃亏,爱事业,能奉献。
五、实际成果
教学改革没有成型的模式,也没有定型的终极结果,它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这轮改革,形成以下成果:
1、更新了教学理念,从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更新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彻底的从过去教师的一言堂转变成师生互动的民主式教学。能力培养对应了岗位,文化学习对应了素质,技能培训注重了实用。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效果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
2、掌握了一套教改方法。通过专业调研,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调查和对应岗位的模底,形成了符合学校近期实际,满足各专业现行要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文化基础课校本教材,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寻找调研路径,选择调查模式,采集数据方式,分析岗位技能的一整套归纳方法。英语校本教材还制定了与教材配套的视频资料,实现了英语教学的声像立体化效果。
3、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课程标准,根据“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教学目标,本着教育部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大纲的精神,制定了我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实施性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大纲),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体现了专业与岗位的对接,课程与职业的对接,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的新型职教理念。
4、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新教学模式,语文课的演讲课、情景剧、辩论赛等;数学课中的专业实例和生活数学;英语课的“职业场景”的教学,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带进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物理的项目教学,把生活中的常识和课程中的原理联系起来,让课堂知识解释了生活现象,让生活中的疑惑找到了准确的答案。
5、完善了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纳入评价项目。加强了过程考核的细节,增加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变学期考核为阶段性单元考核,加大了作业检查的力度,注重了回答问题的质量,增加了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加大了诚信,守信,专心,爱心的考查力度,形成了天天有检查,周周有测验,月月有评价的立体考核体系。
6、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试点,基础课教学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主动学习的学生增多了,爱思考的学生增多了,问问题的学生增多了。但由于备课所要考虑的内容、形式、方法、场地增多,加大了备课的工作量。
六、体会和思考
1、教改具有系统性,有它内在的规律。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因为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千万不能忽冷忽热,也不能忽松忽紧,只能一步一步走,一个周期一个周期进行,效果才能显现出来。教改要有激励措施作保障。教改是耗时费力但成果又不太明显的工作,组织者一定要有决策权和经费的使用分配权。教改才能继续下去。
2、基础课是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必修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和条件。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我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文化基础课改革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和突破,也存在着结构上还不够完整、体系上不够健全的不足。通过反思基础课改革的经验与不足,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处理好五大关系 。
1)传统教学和手段创新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轻车熟路,容易使用,媒体创新,需要有设备支撑。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电脑操作和课件制作的方法。
2)处理好知识体系和学生需求的关系,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都非常严密,每本教科书都是面面俱到,但教学时数和专业需求以及学生的要求与教科书不一定十分相符,做出相应的调整、引进、吸收、取舍和更替是非常必要的。
3)处理好学生学习兴趣和老师责任心的关系:教室里一个老师在上课,老师的责任心决定着一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付出真心,学生学习就有了尽头,就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处理好教学改革与物质奖励的关系,改革就得动脑筋想办法,就得比一般教学多付出时间和精力。学校必须及时给出必要的支持和奖励,无论效果如何都必须给予肯定,这样想改的人多了,教改才能形成气候。
5)处理好教学改革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改革必须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学习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校的现有条件,超过客观条件的改革无法推广,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改革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