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职业中学校2016年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9月以来,五台职业中学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要求,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强化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通知》(晋教职函[2016]59号)要求,对五台职业中学教育发展与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采集、统计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履职与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学校履职情况
1.不断强化投入保障机制。2012年五台职业中学省重点达标后,切实履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职责,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新建了阳光实验楼,2015年又在原址新建了多功能餐厅,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生活条件。2016年又新建了机电实训基地,共投入2198180元。 同时严格落实山西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专业核准生均公用经费共 万元全额拨付到位。2015年对我区职业教育投入比上年度增长27.53%。
2.健全社会用人和分配保障政策。 政府健全完善了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支持学校完善了体现职业学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教学和实践一线教师倾斜。
3.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动摇,“服务发展”,不仅仅是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发展,更是服务学生的发展。张店区中等职业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进“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通过开展扎实细致的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广大中职学生成长成才。通过组织师生承接和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5.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68 人,专任教师150人,其中机电专任教师 22人,占专任教师的15%,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 2 人,占专业教师的 15 %,实训指导教师 4 人(其中两人兼职),占专任教师的2.6%,均为专科以上学历。
发展必然依赖一支理论精通,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在“聘、培、赛、派、研、创”教师培养管理机制基础上,从严格制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人性化管理入手,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以此为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开展教师读书工程,使老师们互相交流读书学习的见解和体会,使大家思想得到净化,素质得以提升。二是完善教师业务培训与素质提升制度,引导教师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以外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以学科转型更新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实现文化课教师,淘汰专业师资的自主转型。三是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建立校级名师资源库,为培养名师奠定基础。
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及分析
(一)专业设置
学校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有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旅游服务与管理、文秘、会计、法律事务、畜禽生产及疾病防治、园林技术、化学工艺等19个专业。
(二)学生发展
五台职业中学职业围绕“一切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构建了就业服务体系,积极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根据学生专业,有针对性的调研、选择、组织部分综合测评好的企事业单位到校面对面宣讲,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企业家论坛等方式建立企业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渠道。每年毕业季有计划的召开实习就业招聘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一位毕业生提供多个对口专业岗位,确保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2015年,张店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达100%,初次就业率达98.2%,就业对口率达87.5%。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完善就业管理制度,构建了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走访,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毕业生对企业和学校的满意度,并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的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对相关问题逐一进行反馈和整改,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先后下发调查问卷300份,就毕业生工作后的情况进行调研,雇主满意度97.60%,毕业生母校满意度99.20%,毕业生工作专业对口满意度100%、工作环境满意度95.67%、工资水平满意度98.67%、企业管理满意度95.33%、发展前景满意89.67%、工作生活满意度97.67%,对工作情况总体满意度达96.17%。
(三)教学改革
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实施途径,张店区中等职业教育在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参与的动态的专业建设、调整机制支持下,以校本教材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
根据教学需要,近两年来,我校更新、增加与专业课程建设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在现有实验实训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资源。
教学设施的投入,必将丰富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锻炼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要讲授技师理论,还要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性操作环节的任务以及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不再区分教室、实验室、实习室,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合理选择授课场所,以方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专业教师轮流进企业顶岗工作,确保及时掌握岗位变动情况,为教学内容的随时对接
汇总第一手资料。开发了《班主任专业成长指南》《学生成长册》《青春做主》《硬笔楷书教程》等系列德育校本教材、《电子线路组装与调试》《常见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入门》《电商文案策划》《Linux系统管理》等系列专业校本教材,共三十余本。校本教材简便易操作,针对性强,实效性高。
着眼于“校企融合,内涵发展,示范引领”的专业办学特色,确立以“德能相济,知行合一”为目标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部分专业逐渐形成“项目引领、工学结合递进式”、“全程项目、校企融合一体化”、“双平台、三方向、四阶段,多元立体发展”等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合作,创设“学做结合”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努力打造“教学做训评”一体化平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与企业的全方位接轨,真实体验生产组织管理过程,资源共享,文化互融。部分专业逐步形成了“理实一体教学”、“全程项目教学”和“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由企业、学生、教师“三结合”的“及时评价反馈、项目综合评议、真实业绩评价”等各具特色评价模式,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基于“互联网+”,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构建多维教育环境和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实现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空间,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决策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效能和水平。
(四)特色创新
(1)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对接
本专业坚持“职业教育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服务,面向生产性服务业”的目标,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定位于五台县镁业与机械制造业两大资源型产业。引入现代企业先进的“5S”行为管理模式,建立“校中厂”,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内涵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在遵循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细化管理标准,完善日常管理、学生实训管理等各项制度。
引入五台县城园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建立“校中厂”,聘用学生到“校中厂”进行生产实习,合作开办“2+1”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管、共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学生、教师、员工,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真实的生产环境与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推动了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
(2) 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体系对接
本专业除共享学校基础技能实训中心、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外,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基本涵盖了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同时与金属镁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基于生产过程控制的项目化课程,共同建设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等优质核心课程,编写工学结合、行业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教材。
三、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专业发展需进一步均衡
经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五台职业中学学校三个重点建设专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存在部分专业在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课程建设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实现平衡发展,是我县中职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今后既要注重打造重点及品牌专业,又要注重专业平衡发展。要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在突出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他专业特别是新建专业的发展。通过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全面提升非重点专业的办学实力,使学校各专业全面均衡发展。
(二)师资队伍需进一步优化
专任教师在中职教育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名师依然较少,专业领域领军人才相对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缺乏国际职业教育学习与交流。下一步要建立有效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争取省、市政府在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人、事业稳人、感情留人,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尤其是高端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同时利用多种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制定师资培养规划,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加强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和引进师资经费投入,支持教师参加较为高端的学术活动,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申报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