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职业中学重点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教育局、劳动局、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分析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力需求,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出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专业课教材;评价和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制订行业准入资格;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搞好课程开发,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落实兼职教师和学生实习,指导教学改革;推进“订单”培养,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
建立30个校外实习基地。在全省范围内选取30家左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基地类型覆盖全校专业,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基地企业优先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示范性的实习车间(工厂),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为企业加工生产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二、实施原则
1、系统整体原则
在实施校企合作中,学校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去考察职教资源,把握影响职教对人才培养的因素和职教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要考虑学生全面发展,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传授知识与技能,又要发掘智力潜能;既要注重学校教育,又要发挥社会的大教育功能。
2、主体能动性原则
职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在实施校企合作时,学校应将学生看成是实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职教发展的主人。要将主人翁意识转化为学生强烈的内部心理需要,使之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要采取各种措施与手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在学习方面有自主学习能力,在德育方面有自我教育能力,在体育方面有自我锻炼能力,在美育方面有自我鉴赏能力,在劳动技术方面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在集体生活中有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社会互动性原则
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职校学生所面对的教育者不仅是教师,还有掌握生产技能的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在某些情形下,学生甚至要离开学校,在深入厂矿与企业中求取各种知识与技能。所以必须发挥群体教育优势,使之形成社会互动的强大合力,推动校企合作的全面实施。
三、运作方略
1.坚持学校发展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学校要深入企业、认真调研,并与企业进行分析、研究与磋商,将对人才的用和育的思维同一起来,走校企联手之路。
2.坚持开辟新路与遵循规律相结合。校企合作为职校办学开辟了新路,在注重教的同时,渗入了产的因子。在实施校企合作的同时,强调遵循教学规律,遵循认识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坚持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施校企合作要灵活调度教学与生产的安排,即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又使学生的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得到保障。
4.坚持学校管理与企业规范相结合。实施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实习,决定了学生的双重生份,要求对学生实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措施,使学生在校企合作中成长。
四、工作要求
校外实习基地必须是与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为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实训提供服务,装备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为完善的现代管理体系的企业。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1. 三年内建成45个校企合作基地,覆盖学校所有专业;五年内建成49个以上校企合作基地,每个专业达7个以上。
2. 每年派学校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培训2个月,派专业负责人到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学习,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研发部门,向企业专家学习,联合研发生产项目。
3. 与企业实现“订单”培养,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学生,每年派学校一年级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见习,二年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同时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搭建平台。
4. 主动服务,搭建新平台,每年为企业职工提供一次在岗培训机会。
5. 以校实训基地为基础,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创建生产经营实体,在优先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发展技术培训和生产经营。
6.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研讨,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开发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