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代码01181400)
专门化方向:畜禽养殖与繁殖、畜禽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经营、饲料兽药营销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畜禽养殖与繁殖、饲料加工、兽医临床诊断治疗、饲料和兽药营销等岗位的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专业化方向 | 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要求 | 继续学习专业 |
畜禽养殖与繁殖 | 畜禽养殖场技术员 养殖企业动物疾病防治员 动物诊疗机构动物疾病防治员 畜禽人工授精技术员 | 家畜饲养工(四级) 家禽饲养工(四级) 家畜繁殖工(四级) 动物疾病防治员(四级) | 畜牧兽医 饲料与动物营养 特种动物养殖 兽医 |
畜禽疾病防治 | |||
饲料生产与经营 | 饲料生产与加工 饲料配方设计 饲料检验化验 | 饲料检验化验员(四级) | |
饲料兽药营销 | 饲料营销 兽药营销 | 饲料营销员(四级) |
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6.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7.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8.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9.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1)具有熟悉畜禽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的形态、位置、构造和机能的能力。熟悉影响畜禽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能在活体上识别判断临床常用的骨性、肌性标志和确认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能测定畜禽主要的生理常数。会畜禽剖检。
(2) 具有基本掌握畜禽疾病过程中器官形态与结构病理变化的能力。掌握兽医临床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能做出正确的病理学诊断。能够独立进行病理剖检,完成不同病料的采集与送检。能进行简单的病理学实验室检验。
(3) 具有基本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能力。掌握药物与动物机体、病原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处方的基本知识。能根据病例合理配伍用药,熟练掌握配伍禁忌。
(4)具有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及检验方法的能力。理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了解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会使用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能采集细菌病料,能熟练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的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等操作。
(5) 具有掌握畜禽的营养代谢和饲料饲用特点的能力。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掌握常用饲料的分类、营养与饲用特点等基本知识。能辨别畜禽营养缺乏症表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能进行饲料的品质鉴定。
(6) 具有掌握畜禽的繁殖规律与繁殖技术的能力。掌握畜禽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及生理机能。能进行公畜的采精和**处理。能进行母畜的发情鉴定、发情控制、输精、妊娠诊断和助产。
(7) 具有掌握畜禽临床诊断技术的能力。掌握接近动物的方法;掌握临床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的程序与方法等基本知识。能完成动物的保定操作。会运用基本检查、一般检查、系统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掌握血粪尿三大常规检查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历记录。能选择合理的给药技术进行疾病治疗。能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2.职业特定能力:
(1) 畜禽生产与繁殖:能根据畜禽外貌特征识别主要品种并依据生产需要选择品种;科学组织畜禽生产,熟悉畜禽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掌握畜禽繁殖规律,能正确实施母畜发情鉴定以及人工授精,能制定养殖场卫生防疫程序与饲料利用计划;了解畜禽主要传染病、普通病的特征、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2) 畜禽疾病防治:能识别畜禽常见病的症状、病理剖检变化,掌握畜禽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能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物对畜禽舍、地面、用具、粪便等进行消毒。能利用实验室常用实验诊断技术对一些特定病例进行诊断。掌握畜禽生物制品的使用与保管要求,能完成畜禽重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操作。能正确处理病、死动物。
(3) 饲料生产与经营:掌握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能进行常见饲料的加工、调制。能依据各类畜禽的不同生物学特性与生产性能,设计配合饲料配方。具备使用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4) 饲料兽药营销:具备市场开发调研、挖掘潜在客户、接待顾客咨询、处理顾客投诉的能力。熟悉饲料、兽药产品的使用、盈利特点,熟悉经销业务的规范与细则;能实施饲料、兽药的售后服务。
3.跨行业职业能力:
(1) 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 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 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一)专业名称:法律事务
(二)专业代码:17011400
二、招生对象、学制与学习形式
(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
(三)学习形式:全日制
三、专业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法律服务机构等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健全体魄,熟练掌握法律事务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
职业能力 | 就业方向 | 主要业务工作 |
整理档案、文件 | 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 | 协助各机构进行档案、文件整理 |
法律咨询 起草法律文书 | 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 | 解答当事人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 调解各种民间纠纷 起草各种法律文书 |
司法助理 | 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 为律师、仲裁员、法官、检察官办案提供各种辅助性的工作 |
法律顾问 办公室工作
|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 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顾问或文秘等工作 |
四、人才培养要求
(一) 知识要求
1、掌握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
2、掌握系统的法律专业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英语知识,能借助工具阅读、翻译专业文章,英语水平达到A级以上。
4、掌握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方面的知识且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一级以上。
5、掌握经济、法律、文秘的一般知识。
(二)岗位基本技能要求
1、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2、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独立的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法律规定为顾问单位决策提供咨询的能力。
5、具有订立合同、审查合同以及解决合同纠纷的能力。
6、具有处理一般民事纠纷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对复杂情况的驾驭能力及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三)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
1、掌握高等应用性人才必备的外语、计算机知识;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必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岗位业务知识、经济和科学知识等。
2、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思想品德修养、优秀的职业道德、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庄重的举止和善辩口才等基本素质。
3、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具体包括诉讼业务的能力和非诉讼业务的能力。
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诉讼业务能力包括刑事案件辩护、代理能力、民事经济诉讼代理能力和行政诉讼代理能力。
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非诉讼业务能力包括代理仲裁能力、代理调解能力、代理行政复议能力和办理法律单项事务能力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能力。
(四)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
3、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6、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法律顾问证、司法考试合格证等。
五、课程设置及理论课程简介
(一)课程设置原则
1、在强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拓宽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原则。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占较大比例,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同时拓宽本专业知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原则。增加选修课、结合专业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理辨析等,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单位学时效率原则。继续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要理论课程简介
1、《法理学》
本课程为基础理论课,它以宏观、抽象的思维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理论思辩。其主要内容为:法的概念、本质及起源、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价值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有法与经济、政治、道德、科技、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于法的现象进行宏观、抽象思辩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主要内容;培养较好的法学理论素质,奠定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及研究应用功底。
2、《宪政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讲授宪法的基本理论、国家性质、国家形式、选举制度(尤其是中国的选举制度)、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利用宪法基本原则来分析当代的宪法现象,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对于某些宪法性事件进行分析。同时,本课程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结合中国现实,发现宪法问题,提出宪法性建议,并树立宪法至上、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同时,由于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时间较短,在实践中也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建设性思考。
3、《法律逻辑》
本课程是研究法律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以及人们认识现实的逻辑方法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观念、判断推理和直接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假说论证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善于讲道理和揭露种种逻辑错误;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善于从已知推出未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说话和写文章具有条理性。
4、《中外法制史概论》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外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总结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中外传统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同时学习、掌握近代中外法律制度变革的相关情况,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变化和发展。
5、《民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在系统介绍民法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讲授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及实践,整个课程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讲授民法理论的普遍性、规律性原理;分论部分讲授物权、债权、人身权和民事责任制度的基本知识。学习民法学对培养法律专业学生系统、科学的法律意识,打下坚实的法学专业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6、《刑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以犯罪、刑事责任、刑罚为研究对象,以现行刑法为依据,吸收刑法学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扼要地介绍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法律实用等角度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刑法学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中国刑法法律制度和相关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刑法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是研究民事诉讼法实施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包括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任务、当事人制度、诉与诉权制度、证据制度、第一审程序、上诉程序、特别程序、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等的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研究根底,使其具备在民事诉讼中运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民事诉讼理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8、《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刑事诉讼应遵循的原则、刑事管辖制度、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提高人权保障意识;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性规定和法律针对某一诉讼行为上的具体规定,为将来从事司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9、《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调整发生在政府、政府经济管理机关和经济组织、公民个人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重点介绍市场主体法、市场运行法、宏观调控法和经济监督法等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票据法、破产法、证券法、保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险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打下基础。
10、《商法原理与实务》
本课程以我国各商事法律规范为基础,全面介绍商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并详细阐述商法的具体法律制度和规则。主要包括商法总论、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海商法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掌握效率、公平、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理念,并注意体会商事法律制度在科学配置资源、平衡利益关系、规范市场行为和维护经济秩序方面所采用的方法。
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及简介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独立设置的实践课与非独立设置的实践课两部分组成,非独立设置的实践课是指理论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各门课程中的案例讨论、法理分析等教学部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包括军训、入学教育、法理辨析、模拟法庭、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事务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内容 、就业方向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坚定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
2、军训
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观念,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具备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3、法理辨析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找出蕴涵于其中的法理依据,培养学生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的能力。
4、模拟法庭
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来模拟审判的全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诉讼程序,提高应变能力,同时促进对法律学习的兴趣。
5、认知实习
通过带领学生到监狱、劳教所等地参观和到法院旁听审判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工作部门的现状和工作程序,同时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以了解我国目前的司法制度和法制环境。
6、顶岗实习
安排学生到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相关法律工作部门实习,锻炼法律应用能力,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做准备。
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化学工艺,06011400
二、培养目标
立足五台,面向山西,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化工行业发展。培养掌握化工过程及装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具备新产品开发、工艺过程与设备设计、系统优化、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化工、轻工、医药、生化、食品、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包括化工实验、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研训练等)掌握化工工艺设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等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社科、法律法规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化工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必备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会计电算化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即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实务操作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家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具备从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熟练的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5.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三、学制
全日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
必修课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其中专业技能课是按照专业需要设置的核心主干课程。调整专业方向的课程。
2.选修课是为拓宽、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面、体现岗位特点、张扬学生个性而开设的课程,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
公选课是素质类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五、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1、《基础会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了解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核算程序与组织以及财产清查与财务报告等内容。具备初步的实际操作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企业资产、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的会计确认与核算,了解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及方法具备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的能力。
3、《成本核算与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成本费用的分类和分配、成本计算方法、成本预测、计划和控制、成本报表等内容。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计划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具备全面掌握企业成本计算与分析的能力。
4、《纳税计算与申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我国各种税种的基本知识、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税收优惠政策。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企业怎样遵守税法,合理合法纳税,具体纳税的申报工作程序。具备常见税种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5、《企业财务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利润分配政策。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强化财务管理的手段,加强财务集合和财务控制的措施等。具备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6、《会计电算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能够进行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报表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进销存管理。具备运用常用会计软件的进行会计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7、《预算会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与内容,包括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与分析。了解国家预算的基本内容、体系构成、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组织形式、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政府决算及预算管理体制。具备从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能力。
8、《经济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劳动合同法、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票据法等经济法律的内容。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法律关系、经济仲裁与诉讼等内容。具备运用所学内容遵守经济法规的能力。
9、《行业会计比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商贸企业、旅游餐饮服务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农业企业、民间非营利组织等七个主要行业的典型业务,通过对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内容和会计核算方法等方面的相互比较,拓展学生对行业领域的认识,满足学生在不同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需要,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行业会计处理的应变能力。
10、《会计综合实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工模拟、实训软件电子模拟、电算化模拟、分岗模拟、混岗模拟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企业组织形式,熟悉会计工作业务流程,明确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方法,能熟练运用手工和电算化方式独立完成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会计核算工作、熟练处理出纳业务、涉税业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维修服务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照明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电气系统线路安装、维护与维修,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能适应电气行业从业要求。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能了解生产设备的机械结构、特性,能阅读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能进行钳工的基本操作。
2.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和技术交流的能力。
4.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工工具及安全用具。
5.能安装与调试室内照明系统。
6.能使用与维护交、直流电动机。
7.能安装、调试及维修基本的电子线路。
8.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电控设备和电力设备的原理图、安装图、接线图等电气图样。
9.能正确安装、检修和调试简单的继电控制系统。
10.能按图正确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典型PLC、变频器。
11.能进行企事业单位供用电系统的安装、运行、值守、维护和检修。
12.具有用的管理和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专业技能方向——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方向
1.能进行室内线路的设计、安装、维护。
2.具有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能力。
3.具有系统维护与故障检测能力。
4.能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
5.能正确选用各种常用低压电器。
6.能正确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原理图。
7.能根据电气原理图安装电路。
8.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四)专业技能方向——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方向
1.了解PLC编程与接口技术,能读懂和编制PLC程序并按要求实施控制。
2.具有PLC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能力。
3.具有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能力。
4.具有供电系统运行与管理能力。
5.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三、顶岗实习
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校企共同制订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共同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具体安排:
(1)时间安排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
(2)实习指导教师配备
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应由学校机电专业教师担任,并能根据顶岗实习实施工作方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负责实习指导和实习管理,每班配备2名指导教师。
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应由企业现场专家担任,负责现场指导与管理,每个实习岗位配备1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
(3)顶岗实习前准备
学校要制订顶岗实习实施方案,指导教师要根据实施方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应明确实习企业、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和要求,顶岗实习计划应明确实习岗位、工作任务、安全文明生产及纪律要求。
顶岗实习开始前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应签订三方协议,并按照有关要求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
顶岗实习教育与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教育、企业文化、安全常识,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等;实习岗位的相关要求和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期间过程管理和考核要求;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
(4)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根据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学校要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学校对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及时解决顶岗实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完善顶岗实习过程记录性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总结》。学校要与企业共同配合,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生产、生活、交通等安全管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
(5)顶岗实习考核
学校要与企业共同配合,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学生主要考核劳动态度、职业素养和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主要考核顶岗实习期间履行职责情况及学生的实习效果。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原则上每月考核一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总结和由学校和企业签署的实习鉴定,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提交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四、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岗位群,依托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根据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本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企业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探索“工学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3.课外培养活动
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和其他素质拓展活动(各类主题活动、文化讲堂、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文明养成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六、实施保障
(一)实训实习环境
1.校内实训室
本专业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规划实训室的功能,数量和规模能满足专业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生产等需要。除配备实训设备外,还需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开辟学习讨论区,便于实施现场教学,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活动。注意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布置车间、实训室警示标志、安全文明生产标语,按企业生产方式进行实训管理,引入企业文化,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和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应选择专业对口性强、管理规范、合作时间长、岗位需求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除了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外,还应具有师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员工培训的功能。
(二)专业师资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领导积极运筹和相关教师的认真准备下,成立由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等5-7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双专业带头人
落实校企“双带头人”制度,聘用1名在机电行业、企业中有较高声望的技术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选派本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做为校内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在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内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历,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掌握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组织科技服务和社会培训能力;具有带领专业教学团队的能力;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能够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社会服务。
3.专业专任教师
专业课教师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教学能力;有两年以上企业经历,一定的企业技术服务能力,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培训能力,具有双师素质;业务能力强,取得机电技术应用领域相应的高级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4.专业兼职教师
本专业应配备兼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具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090114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数码图文广告及平面设计行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数码图文处理、网站美工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岗位任职要求必备的数码图文处理、平面设计、网站美工专门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精神,熟练掌握数码图文处理、平面广告设计及网站美工、网站设计与制作、管理、维护与推广、设计创意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掌握文化、公益、商业广告设计创意能力、图片编排等综合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就业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就业面向
数码图文广告及平面设计行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主要从事数码图文处理、网站美工及相关管理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数码图文方向)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表
岗位类别 | 职业岗位 | 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名称/等级/颁发部门) |
初次就业岗位 | 数码图文处理操作员 |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平台)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网站美工 | 网页设计师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
平面广告设计助理 | 平面设计师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
职业发展岗位 | 网站美工师 | 网页设计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广告设计师 | 三级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
包装设计师 | 包装设计师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
职业迁移岗位 | 设计主管 | 二级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设计总监 | 一级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 |
五、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数码图文处理与制作的基础理论体系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管理知识;
2)了解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理论体系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管理知识;
3)了解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理论体系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管理知识;
4)掌握平面广告设计基础要素,掌握创意概念提取和设计表达等能力;
5)了解平面广告文案包括广告语、广告标题等方面的创作技巧;
6)了解不同特征媒体下的平面广告发布技巧和评估的能力;
7)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
(二)、能力要求
1.职业基本能力
1)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具有审美思维、手绘设计制图与识图能力;
2)具有熟练使用PS、CDR、DW、ID 等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3)具有数码图文处理专业技能和作品创作能力;
4)熟悉数码图文处理策划程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
5)具有对各种数码图文广告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6)具有市场信息综合能力和现代广告媒介的选择组合运营能力;
7)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专业技术帮助的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
1)具有数码图文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技巧的基本技能;
2)具有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以及电脑辅助设计操作的能力;
3)具有平面广告设计基本技能;
4)具有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DreamWeaver、InDesign 等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5)具有对各种数码图文制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6)具有平面广告创意和广告设计工作的主要职业能力,并掌握广告设计与制作的整个流程;
7)具有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网站整体风格设计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4)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
7) 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有就业创业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业(技能)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施工操作和基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继续学习专业、考证要求
1.职业岗位面向: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操作、预决算、质量检测、CAD绘图、测量放线等工作。
2.继续学习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
3.本专业学生资格证书要求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人文、社会方面的基本常识。
2.知识结构及要求
具有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工程设备施工图等的基本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构造、房屋设备、建筑电工、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具有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比较熟练的建筑工程施工操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建筑施工、预算、质量、材料等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取得CAD、测量及相应工种的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六、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1.建筑工程图识读
教学内容: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点、线、面、形体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与作图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方法。
2.建筑力学
教学内容: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及物系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力对轴的矩,空间平行力系、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简介;四种基本杆件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分析,四种基本杆件的变形计算与刚度分析,压杆稳定性分析;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杆件结构受力分析,简单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相应的力学试验。
教学要求:能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和简单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方法。
3.建筑材料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用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石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沥青、防水材料及建筑塑料、玻璃、涂料、面砖等等)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建材试验。
教学要求: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用途、质量标准、检测试验方法、保管要求。
4.建筑测量
教学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实践,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施工测量。
教学要求: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方法。
5.房屋建筑学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程序及原则,民用建筑构造,民用建筑施工图,工业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施工图。
教学要求:掌握常见建筑构造的原理与典型做法,能识读和理解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施工图。
6.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教学内容: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地基土应力及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验算,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基础施工图,土工实验。
教学要求: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并能在现场识别常见岩土,掌握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掌握基础的类型及构造,能识读和理解基础施工图。
7.建筑工程施工
教学内容:土石方工程、桩基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冬雨期施工、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升板法施工等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主要安全措施以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高层建筑施工。
教学要求:掌握各主要工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主要安全措施,掌握冬雨期施工的方法与技术措施,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
8.监理概论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概念,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基本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及程序,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技术文件。
9.施工组织
教学内容:进度控制的概念,施工组织与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施工组织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阶段进度控制的方法。
10.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教学内容:工程质量概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ISO9000标准简介,安全控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质量控制的方法。
11.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内容:投资及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造价软件应用。
教学要求: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
12.建设法规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法规概述;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城市规划法,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法规,建筑市场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建设经济纠纷解决的途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其他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
教学要求:熟悉工程建设主要法规,掌握各阶段合同管理的内容,能运用有关法规分析、处理一般纠纷。
(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三)学校应具备的本专业相关实训(实验)场室
建筑工程施工图绘图实训室,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钢筋翻样与加工实训室,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综合实训室,工种实训中心(砌筑、抹灰、木工等)。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
专业代码:13021400
基本学制:全日制三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1.专业社会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现代生产相适应的应用型、实用型技术人员,要求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未来能直接从事一线的服务和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五台山旅游基地,为市域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旅游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台山旅游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五台山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将休闲旅游业发展作为山西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龙头产业、五台山区域一体化的先导产业,将五台山休闲旅游带建设成为经济增长带、生态保护带、区域合作带、民生改善带、产业示范带,有效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区域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素质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激增,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行业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通过对五台山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用人需求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旅游行业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备受青睐。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本地及周边城市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及高铁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管理工作。
发展工作岗位:管理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景区讲解员、旅行社导游和计调、高铁客运员、高铁客运乘务员、高铁客运售票员
相关工作岗位:宾馆或酒店服务员、领班、高铁地面服务人员
表2: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构建表
2.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递进、能力逐级提升”的实训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 实训项目 | 开设学期 | 场所 |
专业课及其他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 | 管理能力实训 | 第一学期 | 教室、实训室 |
普通话训练与形体训练 | 教室、实训室 | ||
科技馆讲解 | 忻州市科技馆 | ||
参观五台山景区 | 第二学期 | 景区 | |
参观国际宾馆等星级酒店 | 星级酒店 | ||
景点模拟讲解 | 教室、景区 | ||
餐饮服务综合实训 | 第三学期 | 实训室、星级酒店 | |
导游实地讲解 | 景区 | ||
旅游线路设计 | 教室、旅行社 | ||
客房做床等综合实训 | 第四学期 | 实训室、国际饭店 | |
模拟招聘 | 教室、实训室 | ||
独立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 | 顶岗实习(学徒制的企业课程) | 第五学期 | 实习单位 |
就业实习 | 第六学期 | 就业单位 |
1. 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1) 掌握必备公共课基本知识;
2)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导游员、餐饮服务员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
(2) 专业知识
1)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导游讲解、餐饮服务等专业知识;
2)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导游业务实际应用技能。
(3) 专业拓展知识
1) 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了解必需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行业管理专业知识。
2. 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
1) 具有普通话的能力;
2) 具有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 专业能力
1) 具有景点讲解的能力;
2) 掌握导游带团技能;
3) 具有旅游接待和设计线路能力;
4)掌握旅行社旅行线路制作、销售技能;
5) 具有酒店独立完成看台服务能力;
6)掌握摆台、酒水服务等餐饮技能;
7) 具有客房服务能力;
8) 掌握中式、西式铺床技能。
(3) 专业拓展能力
1) 具有初步的旅行社管理能力;
2) 具有初步的酒店管理能力;
3) 具有初步的旅游商品销售能力。
3. 素质结构
(1) 思想道德素质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形成健康的世界观。
(2) 文化素质
具备作为一个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应有的文化素质,除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外,还要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
(3) 业务素质
具备旅游服务于与管理专业应有的职业素质,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能适应发展要求,对旅游服务与管理有一定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 身体心理素质
1) 身体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常识和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 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具有健康的情趣,通情达理,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念;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心理调整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
1. 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中所有指定课程并至少达到成绩合格标准;
2. 必须获得普通话证书,鼓励考取导游员职业资格证书;
3. 顶岗实习鉴定为合格及以上标准。
经过调研和改革,形成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阶段提升、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努力实践企业、学校联动的办学新机制,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旅游景区的轮换实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
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旅游服务行业企业标准、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并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项目课程-学习任务”的思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程度,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核心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阶段提升、校企共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工作过程”中,完成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并获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胜任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
一是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实践活动、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在一年级设置专业认识实习,在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增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方面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方面指导学生自主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认知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专业知识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文化修养与素质培养也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是以导游讲解项目为载体,将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重组为一体化项目课程,以真实或模拟的实训任务为引导,以简单工作任务的实践知识作为学习起点,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导游讲解过程的自主学习,达到专业学习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教学效果。
三是通过综合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综合项目的实践中接触到与实际工作相同的情境,通过工作过程来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专业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深化拓展。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理论为主课程的实践环节、项目课程的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践课程组成,结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实施对学生的系统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岗位人”、“职业人”和“社会人”,专业既注重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又注重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开设了德育讲堂、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设置体现“双证融通”
课程设置中,在考虑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同时,融合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内容,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后,组织参加普通话证、餐饮证、导游证培训,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普通话、餐饮、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通”。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入世知识与业务,能处理语言文字工作,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公关能力,熟悉办公自动化的文秘工作者。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素质、知识、能力结构
1、规格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2)系统掌握秘书学、应用写作、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具备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和会议管理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理论。
2、素质结构
⑴品德素质
①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③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遵纪守法,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⑵业务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取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技能:
①掌握基本文秘理论和基础知识
②掌握文秘专业技能和方法
③具有写作、管理基本素质。
3.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获取以下几方面的基础知识:
(1)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秘书写作基本知识方法
(3)了解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
(4)具备初步的行政、企业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5)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和良好的口才
(6)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能力结构
本专业着重从秘书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与文化、秘书、文书、档案管理等)、公共管理知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等)、通用性知识(计算机基础、英语等)诸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三、职业能力分析与职业面向
1.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包括基础素质和职业技能两大部分,其核心部分的职业技能又包括汉语运用能力等基本技能,办公业务等业务技能,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技能。文秘人才职业能力培养途径主要有强化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历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并举、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
2.职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扎实文秘专业知识,较高的写作能力,以及较强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行政事务管理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的职业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范围和岗位广泛,可以胜任各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的文书管理、档案管理、资料与信息管理及办公室管理等工作。
四、主干课程介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秘书写作,现代汉语,秘书学,文书档案管理,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秘书礼仪,管理学原理,办公自动化等。下面将主要课程内容介绍如下:
1.《现代汉语》讲授汉语的基础知识和与汉语应用有关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语汇、语义、语法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汉语的规范化、汉字的整理、汉语修辞等有关汉语应用的问题。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要素及构成有较清楚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秘书写作》讲授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强化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网络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及写作文本,读好教材,搜集资料,积累命题,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3.《公共关系学》讲授公共关系的概念、职能、原则、目标、构成要素和公共关系活动的一般程序,掌握组织形象的塑造过程,具有从事公共关系的传播与沟通、联络与协调、咨询与引导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素养,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实地观察与实践,具有以下公关工作的基本操作能力:企业CIS工作的导入;公共关系广告特点、类型、制作程序和效果检测;公共关系交谈、交往、聚会与庆典、外事交往礼仪;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的特征、新闻活动的开展及新闻媒介的选择;日常公共关系活动与专项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
4.《管理学原理》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能力。
5.《秘书学》、《秘书实务》和《文书档案管理》这三门课统称为《秘书工作》本门课程的内容包括四大模块:一是秘书职能,二是秘书实务,三是秘书方法,四是秘书素质。配合第四学期的专业实习,使学生了解有关秘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秘书实务的基本规程,初步具备秘书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介绍
1.实训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计算机应用技能实训等。具体包括入学教育,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案例分析,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等。
2.实训教学内容
中职文秘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包括《现代汉语》、《应用文写作》、《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等四门课程,其总体要求如下:
《现代汉语》是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的使用,尤其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篇章的阅读能力、普通话和演讲辩论等口语表达能力
《应用文写作》是文秘专业的专业骨干课,使学生系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理论,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秘书实务》是文秘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秘书与接待工作、秘书与调查研究、秘书与信息工作、秘书与协调工作、秘书与督查工作、秘书与公文处理、秘书与会议工作、秘书与事务管理、秘书与信访工作、秘书与保密工作、秘书与办公自动化等实践技能
《办公自动化》这门课程是学院专门针对文秘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应用类课程。该课程针对目前文秘与办公专业人员对于电脑操作中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初学者快速学会电脑操作,同时能够使初学者快速地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常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文输入法、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制作软件Excel 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3、Internet基础知识、收发电子邮件、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web2.0网络新工具的使用、实践并体会web2.0环境下学习者如何通过参与、协作、创造来进行自我学习和发展等知识。进而引导学习者构建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个人学习环境设计与实施方法。
五台县职业中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园林技术(01151400)
2.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初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3.学制
学制:3年。
4.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4.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目标是:园林企业技术员、花卉产业合作社管理员、乡镇农技员、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绿化苗木专业户、园林景观养护员、园林施工员、小型园林景观设计员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目标是:园林公司、城市园林部门、苗圃基地、乡镇农技站、县乡企事业单位、园林花卉绿化苗木合作社、小区物业公司、花店、广告公司等。
4.2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园林绿化工、植保工、草坪建植工、花卉园艺工、假山工、盆景工、描图员、预算员、施工员等。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4.3职业素养
4.3.1必备园林行业的社会公益责任、爱护生态、以人为本、为客户服务、诚实守信、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4.3.2遵守延续自然景观、注重生态伦理、美化净化环境、兼顾后代效益、丰富植物多样性、提倡以乡土植物为主、依法利用外来观赏植物、依园林规范设计与实施、依法经营园林产品、依规操作园林机械等职业操守。
4.3.3具备园林行业的艺术美术素养和实事求是科学素养。
4.3.4具备园林行业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4专业知识与技能
4.4.1专业(技能)方向1(园林植物生产)
4.4.1.1掌握园林植物识别,植物标本制作能力。
4.4.1.2掌握园林植物分类检索和园林相关信息检索能力。
4.4.1.3掌握种苗生产、植物栽培、植物养护能力。
4.4.1.4掌握有害生物识别、农药应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能力。
4.4.1.5了解盆景制作与鉴赏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技巧技术。
4.4.2专业(技能)方向2(园林景观维护)
4.4.2.1掌握花材处理、传统插花制作、礼仪插花制作能力。
4.4.2.2掌握园林植物选择、配置、造型能力。
4.4.2.3了解景区景观类型、景观资源、景观游览与休憩娱乐的一般知识,并运用于现代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
4.4.2.4掌握园林植物造型与修剪能力。
4.4.2.5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能力。
4.4.2.6掌握园林机械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
4.4.3专业(技能)方向3(园林设计与施工)
4.4.3.1掌握素描、手绘图表现、园林绘图能力。
4.4.3.2了解建筑艺术基本知识,并运用于园林工程建筑之中的能力。
4.4.3.3了解园林沙盘制作的一般程序和制作技巧技术。
4.4.3.4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整地测量、土方计算能力。
4.4.3.5掌握看图识图、手工制图、园林CAD制图能力。
4.4.3.6掌握园林工程定点放线、材料选择、现场施工能力。
4.4.3.7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程序、工料管理、现场协调初步能力。
4.4.3.8了解中外园林史的基本知识,具有借鉴中外园林优秀作品设计理念来建设现代园林的能力。
5.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主要面向忻州市园林苗木、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等行业企业(或企事业单位),培养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公民基本素养、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园林苗木、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